炙甘草汤,别名复脉汤。为补益剂,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效。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
本例患者为冠心病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基本病机为患病日久气血不足,脏腑阴阳失衡;心失所养固见心悸心慌;脑失所养而见眩晕汗出;心血不足、痹阻心脉可见面色萎黄、晦滞,山根处断裂纹。罗陆一辨为阴血阳气不足,心脉失养,属《伤寒论》之炙甘草汤(复脉汤)证。
用炙甘草汤方加减:炙甘草9g,党参、生地各12g,麦冬9g,桂枝6g,丹参12g,酸枣仁9g。治疗心律失常49例,年龄34~76岁;心房早搏、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频繁室性早搏19例,房室传导阻滞(Ⅰ°~Ⅲ°)。及室内不全性阻滞、心动过缓16例。冠心病、高血压病38例,风心病、心肌病及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11例。结果:治愈,经过1~2周治疗,自觉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者29例;好转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在《经方使用手册》中提到此方是“古代的止血强心强壮剂和急症用方,经典的滋阴方,适用于以羸瘦肤枯、贫血、脉结代、心动悸为特征的疾病和虚弱体质的调理。”除此之外,笔者于临床中发现此方加附片、补骨脂等药物后可具有阴阳双补的作用。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在《伤寒论》中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金匮要略》载《千金翼方》的主治是“治虚痨不足,汗出而闷,脉结代,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外台》的主治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其方名和主治都不统一。对于仲景的方名而言,以药名作为方名的情况多是小方,如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干姜附子汤等。而本方是一张九味药的大方子,不合仲景方名之常例。
本例患者反复发作6年,又加之年高体弱,气血双亏,阴血暗耗,血虚血瘀,生风化燥,肌肤失于濡养,故皮损粗糙肥厚,瘙痒剧烈;虽由湿热凝聚,博结肌肤所致,但正气不足,尤其是阴血亏耗是其主要病机。临床多用祛风止痒之品,虽能暂时止痒,然风药性燥,更伤阴血,故缠绵难愈。
炙甘草汤为仲景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之证,现代研究认为,本方有减低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和恢复心脏传导的作用。临床体会,以酸枣仁易麻仁更能养心安神;气虚甚者加黄芪,夹瘀者加丹参,对改善症状效果更好。
炙甘草汤证其一律师姚建现住小西门外大兴街,尝来请诊,眠食无恙,按其脉结代,约十余至一停,或二三十至一停不等,又以事繁,心常跳跃不宁,此仲师所谓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之证是也,因书经方与之,服十余
(虚劳肺痰)炙甘草汤(仲景)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甘草(炙)、人参、生姜、桂枝各三两,阿胶(蛤粉炒)二两,生地一斤,麦冬、麻仁(研)各半升,枣十二枚,水、酒各半煎。
人参二钱 地黄二两六钱 麦冬八钱 阿胶二钱 芝麻五钱 炙草四钱 大枣三枚 桂枝三钱 生姜三钱 清酒一两此方为补血之大剂。乡先辈杨西山此方极戒加减,惜未能言明其义。余按此方,即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
【组成】甘草12g(炙),大枣6枚(擘),阿胶5g,生姜6片(切),人参3g(或党参15g),生地黄30g,桂枝10g(去皮),麦门冬10g(去心),麻仁10g。【用法】除阿胶外,余药水煎取汁,加入清
(仲景)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及肺痿,咳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脉动而中止,能自还者曰结,不能自还曰代。气血虚衰,不能相续也。心中动悸,真气内虚也。肺痿浊唾多者,以胃中之津液上供,悉从燥热化为涎沫也。
治脉结心悸。此方收采得好,只恐人不悟用桂枝之意。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去心)麻子仁(半斤,味甘平)大枣子(十二个,劈碎)
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麦冬阿胶麻仁大枣一名复脉汤.脉结代.心动悸.此汤主之.脉结代者.血气虚衰.不能相续也.心动悸者润益阴之品.所以济其枯涸.而脉之结代者.可复于和平矣.故名复脉汤.
甘草(四两炙)生姜(二两切)桂枝(三两去皮)麦冬(半斤去心)麻子仁(半斤)人参(二两)阿胶(二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地黄(一斤)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煎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销尽.温服一升
陈某,女,55岁。平日身体素虚,外出后夜里忽大汗不止,面苍,手足不温,心跳气短,精神萎靡,小便清长,夜难入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脉症台参,此乃阳气虚极,不能温
郝×氏,女,34岁。妊娠五月余,冬季感寒。初觉周身麻冷,头项强痛,恶寒无汗,自作粥汤,发汗不解。复用便方发汗,汗出甚多,仍未愈,已六七日,病转加重,延余诊视。证现不时谵语,口干舌燥,舌苔干
张某某,女,57岁,1953年9月9日初诊。早岁右眼病青盲失明,近年左眼亦感昏蒙,视物如在云雾,眼前茧星满目,时而白光发如电闪,红光发如火焰,红白相衬,飞舞眩惑,因致头目眩晕.睛痛眉骨酸楚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