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证,中医病名。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即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日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小儿汗证,多属西医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结核感染,也常以多汗为主症,临证当注意鉴别,及时明确诊断,以免贻误治疗。反复唿吸道感染小儿,表虚不固者,常有自汗、盗汗;而小儿汗多,若未能及时拭干,又易于着凉,造成唿吸道感染发病。
患者,女,65岁,2011年12月1日,初诊。自诉平日易于感冒,2月前因受凉出现发热畏寒出汗,伴鼻塞流涕,稍咳嗽咳痰,经西医治疗后,发热、畏寒、鼻塞等症状消失,但唯汗出未见明显改善。现症见:汗出活动后尤甚,体倦乏力,纳差,稍头晕,夜寐可,二便调,面色少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四诊和参,此乃肺脾气虚,表虚失固,营卫不和,汗液外泄,治以补肺健脾、益气固表之法,方用玉屏风散合参
患者,女,76岁,2008年12月23日初诊。自诉自汗盗汗半年余。半年前因心衰住院治疗后症状消失出院。但自汗盗汗严重,每天汗湿衣服5、6次,伴疲乏无力,面赤心烦,口干,便结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阴虚火旺,蒸液外泄,治以养肝补肾、滋阴降火,方用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加减。处方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当归10克,黄柏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生黄芪20克,焦白术20克,煅牡蛎、
王老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对汗证的病因病机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王老认为“汗”者于临床,须首辨常汗与病汗。思常汗之成因,每于运动、劳作、饮食、炎热等引发,属机体正常反应,诱因去除则自止;而病汗之汗出,量多且不为机体所控,为邪迫或体虚所致,尚有自汗、盗汗之别。
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病证。汗证有盗汗与自汗之分,夜间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白天安静状态下,或稍作活动即汗出较多者为自汗。汗证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尤其平素体质虚弱者,则更易发生汗证。婴幼儿睡后头部微有汗出,以及气候炎热,衣被过厚,剧烈活动,乳食过急等导致的汗出,均属正常生理现象,不为病态。汗证为中医病证,在西医学常见症状“多汗”中有相关记
汗证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腠理开阖不利等引起的汗液外出的病症。中医学对汗证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内经》即有了较为完备的论述,后代医家亦专着颇多,重视汗证的治疗。名老中医孟景春教授从事中医临床70余年,对于汗证的辨治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从师侍诊,兹将其辨治汗证的经验整理归纳如下,以飨同道。
老年阴阳失调,脏腑虚损,阳气偏亢或阳虚不固,腠理疏松,均可致汗出,因此,自汗、盗汗为老年常见病证之一。《临证指南医案·汗》云:“汗本乎阴,乃人身之津液所化也,经云汗者心之液,又云肾五脏液,故凡汗证未有不由心肾虚而得之者。”此就学习心得及临床辨治体验,浅述于后。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本
按汗证一条,有阳虚者,有阴虚者,有太阳风伤卫者,有阳明热盛者。因阳虚者,由人素秉阳虚,或用心过度而损心阳,心阳衰,不能统摄心中之液而汗出。或脾胃阳衰,不能收摄脾胃中之血液而汗出。或肝肾阳衰,不能收束肝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其汗。脉浮而紧,法当身体疼痛,当以汗解。假令尺中脉迟者,不可发其汗。何以知然?此为荣气不足,血微少故也。少阴病,脉微(一作濡而微弱)。不可发其汗,无阳故也。脉濡而弱,
大法,春夏宜发汗。凡发汗,欲令手足皆周至,一时间益佳,但不欲如水流离。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则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凡服汤药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凡云可发汗而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
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着汗出,即名盗汗,或云浸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高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人之气血,犹阴阳之水火,平则
病者身体肿,发热不渴,状如风水,汗出染衣,色正黄,如汁,名曰黄汗。桂枝加黄五两汤治黄汗,身肿汗出,出已辄轻,久久必身,胸中痛,腰以下无汗,腰弛痛,如有物在皮中;剧者不能食,烦躁,小便不利。桂枝(去皮)
自汗属阳有虚实,或因胃热或表虚,睡中盗汗为阴弱,心虚血热随证医。【注】汗乃人之津液,存于阳者为津,存于阴者为液,发泄于外者为汗。若汗无故而出者,乃因阴阳偏胜也。如小儿无因而汗自出者,谓之自汗。自汗属阳
经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又曰∶阳加于阴谓之汗。又曰∶心为汗。夫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在外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而自汗之证,未有不由心肾两虚而得之者。然阴虚阳必凑之,故发热而自汗,阳虚阴必凑之,故
龙某,男,32岁。2021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多汗5年余。患者5年前出现多汗,以上半身出汗为主,未予重视,后症状逐渐加重。患者曾因睡眠打鼾至外院就诊,诊断为睡眠唿吸暂停综合征。刻诊:
杨某某,男,94岁,近10日有感汗出,动则加重,午后明显,伴有口干、口苦、口臭,食欲不振,夜间睡眠差,大便秘结难解,小便淋沥不尽,下半夜尿频,双下肢乏力明显,遂前来我院就诊。患者有多发性脑
董某,男,26岁。2016年9月25日初诊。怕冷,长期汗出,今夏尤重,处空调屋时觉刺骨之冷,易口渴,喜热饮。胃纳佳,眠可。长期便秘,时轻时重,但晨起如腹部受凉即会腹泻,稀便。舌淡有齿印,有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