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edema)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水肿。当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水肿。发生于体腔内称积液,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一般情况下,水肿这一术语,不包括内脏器官局部的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等。在某些类型的水肿病例中,按压皮肤后出现凹陷为“凹陷性水肿”,按压后可恢复正常为“非凹陷性水肿”,该症状能帮助医生确定水肿的病因。
水肿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水湿停聚、泛溢肌肤,出现以头面、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朱丹溪作为金元时期四大家之一,在《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等着作中对水肿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现将其水肿辨治思想探析如下。
初诊:肾阳虚寒,脾土卑监,土无堤防,水邪泛滥,汹涌高源,上凌于肺,肺为水之上源,阻遏而为喘逆,外溢而为浮肿,内聚而为腹胀。脉沉濡而迟,舌苔白滑。议和阳化浊,崇土利水之法,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以真武合五苓法增损用之。
刘完素善治火热病,形成了以火热病机为中心的学术观点,治法上多以寒凉药物,被后世医家称作“寒凉派”。除火热病外,其对水肿也有独到见解。其着作《宣明方论》中记载:“夫诸湿者,湿为土气,火热能生土湿也。故夏热则万物湿润,秋凉则湿物燥干也。
《景岳全书》记载:“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关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简明扼要阐述了水肿发生的病机。张景岳同时指出,“夫水虽制于脾,而实主于肾,气与水本为同类,但在化与未化耳,故阳旺则化精即是气,阳衰则不化,水即是邪”,再次强调了阳气在水肿发生过程中的重要性。患儿因于外感,自服“双黄连”等药,伤及自身阳气。
岚皋县中医医院李万全医师认为,本例虽属阴虚有热,水热互结,但须考虑标本缓急之理。阴虚为本,水热互结为标,理应急则治其标,待水热之邪祛尽,方可从本论治。
特发性水肿是一种特殊的、原因尚未明确的水盐代谢紊乱综合征,多见于女性,从育龄期至老年期均可发生。该病常与心理因素、过度劳累、月经不调等相关,表现为四肢、颜面、眼睑,甚或全身反复水肿,早晚体质量或有波动,或与体位变化有关,可排除心、肝、肾、甲状腺等疾病,且无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白术20克,陈皮5克,鲈鱼1条,生姜5克,胡椒粉、盐各2克。补气健脾、和中开胃。适宜病后失调、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体倦神疲、形体消瘦、脾虚水肿等症。
鱼腥草 5克;绿茶 3克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抗菌抗病毒。适用肺炎;水肿;淋病;疮疡;湿疹;痔疮;肺脓疡。
厚朴6g、白术6g、茯苓6g、木香6g、草果仁6g、大腹皮6g、熟附子6g、木瓜6g、甘草3g、干姜3g、大枣3枚、生姜5片温阳健脾,化湿消肿。主治阳虚水肿。症见全身浮肿,腰以下更甚,胸腹胀满,体倦食
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木瓜(去瓤)、木香(不见火)、草果仁、大腹子〔槟榔〕、 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30克,甘草(炙)15克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主治阳虚水肿,身半以
大生地黄 35 克,公丁香、干姜、生远志、黄芩、桂枝、蒲公英各 10 克,知母 20克,甘草8克,大枣 10枚。平调阴阳,清热达郁。主治沉疴痼疾(如各种血液病、肝硬化、腹水、水肿水毒证、妇科月经不调、
矾石二两。导湿下行,收敛心气。主治脚气冲心,腿脚肿痛,或挛急上冲,胸闷泛恶,发热恶寒,苔白舌质淡,脉数或滑数。现常用于治疗内痔、脱肛、睾丸鞘膜水肿、肺结核咯血、控制烧伤创面绿脓杆菌感染、胃十二指肠溃疡
炙大腹皮、炙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皮各等分。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橘皮(陈皮)各等分。功能利湿消肿,理气健脾。治皮水,四肢头面悉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故,不喘,不渴,脉浮者;近代
泽泻12克、赤小豆(炒)15克、商陆6克、羌活(去芦)9克、大腹皮15克、椒目9克、木通12克、秦艽(去芦)9克、槟榔9克、茯苓皮30克泻下逐水,疏风发表。主冶水湿壅盛,遍身水肿,喘呼口渴,二便不利,
茯灵、云苓、茯菟、松腴、松薯、松苓、赤茯苓、白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扫尔得木(藏名)解热,利水,止血,补虚,健脾,治结膜炎。牙痛,水肿,黄疸,痔疮,蛔虫病,干血痨,小儿疳积。
绵芪、黄耆、木耆、绵黄芪、王孙、箭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
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万年、万年藤、燕蕧、乌蕧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
天蒜、地兰、地枣儿、催生草、独叶芹、药狗蒜、地枣强心利尿,消肿止痛,解毒。用于跌打损伤,腰腿疼痛,筋骨痛,牙痛,心脏病水肿;外用治痈疽,乳腺炎,毒蛇咬伤。
青藤、寻风藤、一口两嘴、过山龙、牢钩刺、一个刺二个头。祛风利湿;活血解毒。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跌打肿痛;骨折;深部脓肿;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脊椎炎;疮疡肿毒;皮肤瘙痒
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桐子油(《纲目》)。探吐风痰。外用治疥癣,臁疮,汤火伤,冻疮皲裂。①《本草拾遗》:"摩疥癣虫疮,毒肿。"②《日华子本草》:"敷恶疮疥及宣水肿。"③《纲目》:&q
治十种水鼓病,肿满喘促不得眠。用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食前,汤调服一钱,小便通,效。○又方:用青头雄鸦以水五升,煮汁一碗饮尽,厚被盖,取汗之效。或白鸦如常作羹食之。○又方:用鲤鱼一头,重一斤以上,和冬瓜、
小儿上身肿者,头面肩臂至腰间皆肿也,病由外感风邪,古法仿经所谓开鬼门。主越婢加苍术汤以发汗(如麻黄、石膏、生甘草、米泔浸炒苍术等味)。〔真按〕小儿之肿,自上而起,既系因风,则治宜在肺。古方太猛,但用炒
荨麻疹是皮肤及(或)粘膜真皮部位一时性局部性充血与水肿。血管性水肿是真皮深部及皮下组织大面积局部性水肿。均为急诊中常见的病种,占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急诊患者的35.6%。第一节荨麻疹荨麻诊按病程长短,以
加味五皮饮治小儿四肢肿满阳水阴水皆可服之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一钱内加姜黄一钱木瓜)上作一服水煎服一方去五加皮用陈皮桑皮疏凿饮子治水气通身浮肿喘呼气急烦渴大小便不利服热药不得者泽泻赤小豆(
小儿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面目、四肢甚至全身浮肿,小便短少的一种常见病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阳水和阴水。阳水多见于西医学急性肾小球肾炎,阴水多见于西医学肾病综合征。小儿水肿好发于2—7岁
治十肿水病并根源证状方法一蒸水,先从左右肋肿,根在肝,药是大戟。二赤水,从舌根起,根在心,葶苈子。三黄水,从腹肿起,根在脾,甘遂。四白水,从脚起,根在肺,藁本。五黑水,从阴(外肾也)肿起,根在肾,连翘
此证由脾胃素弱,为饮食冷物所伤,或因病服攻克凉药,损伤脾气,致不能通行水道,故流入四肢百骸,令人遍身浮肿,小便反涩,大便反泄,此病最重,世医皆用利水消肿之药,乃速其毙也。治法:先灸命关二百壮,服延寿丹
肿胀之原,《内经》、《金匮》辨别分悉。但其中节目,隐而未彰。前代诸贤,皆未发明,后人不察,往往以虚肿之法,施之实胀之人,实胀之法,施之虚肿之症。不知肿胀二病,皆有虚实。肿浮于外,病在经络,表也;胀满于
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泽泻、清半夏、羌活、独活、防风、柴胡、黄连、白芍、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升阳补脾,益肾化湿,利水消肿。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虚湿盛证出现的蛋白尿,兼见水肿,疲倦乏力,畏寒肢冷
鹿茸、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丹参、补骨脂、牡丹皮、桑椹子、益母草、杜仲(炙)、人参茎叶总皂苷等十四味中药材组成。补肾填精,益气壮阳,扶正固本。用于肾虚水肿、腰痛、遗精、阳痿、早泄等症。亦可用于
广金钱草、玉米须、鸡骨草、茯苓、石韦、白茅根、车前草、金沙藤。利尿消炎,通淋镇痛,止血化石。用于泌尿系感染,膀胱炎,肾炎水肿,尿路结石,血尿,淋沥浑浊,尿管灼痛。
人参、黄芪、附子、党参、茯苓、香加皮、白术、肉桂、木香 、大黄、葶苈子。温肾健脾,化气行水。用于脾肾阳虚、水湿潴留所致的水肿,症见全身浮肿,面色苍白,脘腹胀满,纳少便溏,神倦尿少;慢性肾炎见上述证候者
文冠木、诃子、川楝子、栀子。清热,燥“协日乌素”。用于关节炎,水肿。
熟地黄 山药 茯苓 五味子 肉桂 泽泻 附子 牡丹花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痛膝软,消渴水肿,肾虚咳喘,小便频数,大便溏泻。
石榴、玉竹、天冬、肉桂、紫脑砂、人参、小蜀季、沉香、肉豆蔻、黄精、五灵脂、白葡萄、红花、天花粉、荜茇、手掌参、白豆蔻、广枣、草果、蒺藜(微炒)、寒水石(奶制)。祛寒,健胃,补肾壮阳。用于食积胃胀,胸满
手参540g、甘青青兰540g、红景天256g、烈香杜鹃370g、黄柏296g、甘草370g防治缺血缺氧引起的头痛、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高原反应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各
玉米须消水肿一天喝一份就可以了。因为玉米须去水肿的作用很好,一天食用3到5克的干玉米须或者是15到30克的湿玉米须就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因此一天代替水喝50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
怀孕时期发生的水肿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1、因为子宫变大,造成静脉回流变差、血液循环不好所造成。2、怀孕后因荷尔蒙变化、黄体素增加、肾上腺以及胎盘荷尔蒙激素的改变,使得血液中蛋白减少,加上渗透压的关系,水
材料干玉米须3到5克,湿玉米须15到30克左右。做法1、将玉米须清洗干净,干玉米须放在干净的小布袋中,或者湿玉米须打个结。2、将玉米须放在锅中,加入500毫升的清水,大火烧开。3、转小火煮至15分钟左
孕妇水肿时的姿势宜忌普通生理性、代谢性,或因压迫下腔静脉所引起的孕期水肿,应注意调整姿势来改善。此时孕妇宜多加休息,睡前双脚可稍微抬高,让下肢静脉的血液可以回流。此外,如有妊娠水肿的情况,尤其不适合仰
玉米须饮用之后就有排水、利尿,消水肿的作用,连用三天效果更好。因此一旦有水肿的情况就可以食用一些玉米须水来消水肿,连续食用3天基本上水肿情况会消失,但是一旦生活方式不对的话还是会有水肿的情况出现,继续
1、怀孕后,孕妇从怀孕第6周开始血容量就逐渐增加40%左右,孕期血浆渗透压要比非孕期低,这样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渗透到组织间液中,从而造成下肢水肿。2、妊娠后子宫增大,使骨盆内压力增高,从而使下肢静脉
像是高盐的食物、加工食品、罐头或腌渍物等,因为通常含有偏高的钠含量,会使得肾脏容易大量回收水钠,并导致水份滞留体内。其次,生冷的食物,如生菜沙拉、冰品,或性质寒凉的食物,如椰子、白菜、西瓜等,亦可能影
孕期水肿按摩是有好处的。适度的按摩,能将体内积存的多余水分及时导向身体各部,促进水液循环,同时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舒缓肌肉紧张的现象,从而改善小腿抽筋的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按摩的时候要注意有些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