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或病后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
柴胡桂枝汤第一次是出现在阳明篇的205条里,在此的条文序码是依《医宗金鉴·伤寒论》编排的。205条开宗明义说:“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患者发汗多,造成身体水分不足,容易引起虚脱。
更年期综合征常见于50岁左右绝经期的妇女,西医认为雌性激素减少而出现各种不适,主要表现为潮热、失眠、情绪变化、燥热盗汗、失眠等症状。如果人为补充雌性激素也会出现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可达到较好效果。
患者出院后,体弱表虚,薄受风寒,而致营卫失和。药用桂枝解肌发表;白芍和营敛阴,桂枝白芍同用,调和营卫,以固密腠理。《内经》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所以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而汗出者,亦用桂、芍调治;佐以生姜、大枣、甘草益气和中;龙骨、牡蛎、炒枣仁、柏子仁、五味子,镇重养血安神;而龙骨、牡蛎、五味子、浮小麦合用,以固体虚自汗。
本例胸痹伴见咳喘,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复方图治。白酒虽能通阳,但酒性上升,有助于气逆,故改用桂枝通阳降逆;厚朴、半夏、枳实、陈皮、杏仁行气降逆,化痰散结,桃仁、杏仁、赤芍、丹参活血化瘀。
论中有“发汗后,遂漏不止,其人恶风”的记载,用桂枝加附子汤主治。其宗旨是汗后阳虚。本例营卫不和,脏无他病,虽未经发汗而汗出不止,故取桂枝加附子汤获效。继之以桂枝汤合玉屏风散,一则调和营卫,一则温阳益气固表,两方合用各建其功,是阳虚表不固的有效调理剂,临床每多获效。
本案患者为邪居太阳、少阳两经,肺气不利,故咳嗽经久不愈,虽经多方治疗,但药不中病,故不效。一般来说,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但本案患者病程较长,医者有“久病入里”的错觉。脉症同参,病人他脏无恙,唯有咽痒、自汗等邪袭肺卫等表证。
桂枝(去皮)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芍药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朴(炙,去皮)二两(6g)、杏仁(去皮尖)五十枚。解肌发表,降气平喘。治素有喘病,又感风寒
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三两(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3枚)甘草(炙)二两(6g)。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
嫩桂枝3克 杭白芍4.5克 北柴胡 粉干葛各3克 炙甘草2.4克主小儿伤风,自汗发热。
柴胡(三钱) 芍药(二钱半) 桂枝(去皮.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半) 黄芩(一钱半) 半夏(一钱三分) 人参(一钱)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有恶寒,表证未解者。
生地(黄酒浸)30g、当归30g、桂枝1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丹皮15 紫草15g、首乌30g、蒺藜30g、白鲜皮30g、乌蛇肉(蜜丸先吞)30g、炙草10g、鲜生姜1
桂枝(去皮)一两半(4.5g),黄芩一两半(4.5g),人参一两半(4.5g),甘草(炙)一两(3g),半夏(洗)二合半(6g),芍药一两半(4.5g),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4.5g),
桂(去粗皮)1两,葛根(锉)1两,麻黄(去根节)1两半,山栀子仁半两,石膏1分。发表。伤寒1-2日,头痛体疼。
知母六两(18g),甘草(炙)二两(6g),石膏一斤(48g),粳米二合(18g),桂枝(去皮)三两(9g)。解肌调荣,清热通络。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
桂枝汤证其一汤(左二月十八日)太阳,中风,发热,有汗,恶风,头痛,鼻塞,脉浮而缓,桂枝汤主之。川桂枝(三钱)生白芍(三钱)生甘草(钱半)生姜(三片)红枣(六枚)【按】大论曰:“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
(风伤卫,解肌。仲景)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发热头痛,自汗,恶风恶寒,鼻鸣干呕。(关前为阳,卫亦阳,阳以候卫;关后为阴,营亦阴,阴以候营)(阳脉浮者,卫中风也;阴脉弱者,营气弱也)(伤于风者,头先受
(寒伤卫有汗)桂枝汤(仲景)治太阳(中)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枝、芍药、生姜各三钱,炙草三两,大枣十二枚。治太阳中风有汗,用此解肌,以和营卫。中犹伤也,仲景《伤寒论》通用。)桂麻相合名各半(汤),太
太阴之病,有时可由汗解者,然必须病机有外越之势,原非强发其汗也。《伤寒论》原文∶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脉浮者,乃太阴之病机外越,原可因其势而导之,故可服桂枝汤以发其汗也。若其脉之浮而有力者,
治胸痹,心中痞气留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者,此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枳实(四枚) 薤白(半升) 桂枝(一两) 厚朴(四两) 瓜蒌实(一枚,捣)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朴,取二升,去滓,入诸药,再煮
甘草、大枣补脾精以滋肝血;芍药清营中之热;桂枝达营气之郁也。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服已
五十七证 方五首论曰:伤寒与痓病湿病及热暍相滥,故叙而论之。太阳病,发热无汗而反恶寒,是为刚痓。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是为柔痓。(一云恶寒)太阳病,发热,其脉沉细,是为痓。太阳病,发其汗,因致痓。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头痛发热,恶风自汗,脉缓,太阳中风也,此方主之。风之伤人也,头先受之,故头痛。风在表则表实,故发热。风伤卫故恶风,卫伤则津液无以固,故汗出。其脉缓者,卫气不能鼓也。上件皆太阳症,故
马某某,女,28岁,2007年7月23日初诊。患过敏性鼻炎1年余。患者阵发性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涕不止,甚则头晕,乏力,每到冬季症状加重,夏季减轻。曾在某医院诊为过敏性鼻炎。10天前因感
臧某,男,48岁。2021年10月15日下午初诊。诉头痛发热夜甚,肢节酸痛乏力一周余。症见昼夜发热,夜间加重,头痛如裂,肢节酸痛,大烦渴,大汗出,清晨减轻,周而复始。乏力纳差,大便偏干。每
刘某,女,66岁,于2019年12月4日初诊。病人患冠心病5年,心前区憋闷,疼痛,心悸,近20天加重口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刻下:胸骨柄处疼痛连及背部,伴有心悸、头痛,倦怠乏力,口干不苦,胃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