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紊乱是泛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月经改变,包括初潮年龄的提前、延后,月经的周期、持续时间、月经频率与经量的变化,是妇科内分泌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偶尔一两次短期的月经紊乱一般无须过分紧张,但若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该来不来、该走不走",则应及时就医,寻找病因。
本病与肝、脾、肾有关。清代名家叶天士调经本“好以肝为先天”,对月经病多从肝论治。秦天一对叶氏调经理论有如下评语:“今观叶先生案,奇经八脉,固属扼要,其次最重调肝,因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怫郁,郁则气滞血亦滞。
年逾五旬,过去多产,又兼结扎输卵管,冲任受损不言可喻,际此期届绝经,月事本易紊乱,75年10月起经行过多,缠绵达四月之久,住院治疗后虽止,冲任仍然欠固,兼宿瘀未清,因之舌现瘀斑,症减暂息,决口难免,果然越3月又崩达48天,再由原医院检查治疗,未能奏效,认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需截除子宫患者俱怕手术,来本院求治,根据上述症因,瘀象显然。
月经先后不定期是指月经紊乱,不按照自身正常行经周期而行,或提前或错后,行无定期达三个月以上的情况,又名经乱,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为衡量女性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清代陈修园问诊十问歌中有“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此患者1972年7月6日出生,壬子年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下为阳明燥金在泉,中为木运太过,7月6日处于夏至至小暑为三之气(主/客):少阳相火/少阴君火。来诊时间2019年11月,己亥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下为少阳相火在泉,中为土运不足。
肝为藏血之脏,本案青年女性患者,因工作压力较大,郁怒伤肝,肝体失于柔和,肝郁血虚则疏泄失度,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略少;气郁血瘀,故经行不畅,色暗红,有少量血块,偶伴痛经;肝脉循少腹布胸肋,肝郁气滞经脉不利,故见胸胁、乳房胀痛,经前加重。
党参10g,茯苓20g,炙远志10g,石菖蒲15g,广郁金15g,炒酸枣仁15g,当归12g,白芍10g,龙骨30g,磁石30g养心安神,祛痰定惊。主治心神不定,无故惊恐,善忘失眠,心悸心慌。(神经官
白茯苓 100克;大枣肉 60克;核桃肉 60克;黄芪 6克;党参 6克;白术 6克;当归 6克;川芎 6克;炒白芍 6克;生地黄 6克;熟地黄 6克;小茴香 6克;覆盆子 6克;陈皮 6克;沉香 6
茯苓30g,九节菖蒲30g,郁金15g,牡丹皮15g,炒栀子10g,仙茅10g,淫羊藿15g,合欢皮30g,五味子15g,女贞子15g,莲子心10g。更年期综合征。以烘热汗出、心烦焦躁、失眠多梦三大主
柴胡10g,白芍10g,当归15g,川芎7g,制香附15g,川楝子12g,杜仲15g,广木香10g,苏噜子(娑罗子)10g,桔叶、桔核(各)15g,甘草5g疏肝理气,养血益肾。主治经前乳胀、经前忧郁症
黄芪15克~30克,柴胡10克~12克,白芍12克~18克,当归10克~12克,香附10克~12克,益母草15克~30克,青皮10克~12克,大腹皮10克~12克,甘草6克。补肺益气,疏肝解郁,行水消
附片9克 肉桂1.5克 续断 焦艾 茯苓 芡实各9克 盐小茴3克 乌贼骨15克 金樱子9克温肾固摄。治带下黑色,稀薄量多,绵绵不止,月经紊乱,甚或停闭,色多晦黯,小腹不痛,但有冷感,腰部酸软,面色苍白
人参 当归川芎丹参 赤芍淫羊藿韭菜子 蛇床子 薏苡仁蟾酥补肾益气,养血活血,调经赞育。用于肾阳虚损,更年期综合症,月经紊乱,痛经,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等症。
柴胡、黄芩、白芍、墨旱莲、人参、党参、郁金、香附(醋炙)、当归、薄荷、川芎、玄参、王不留行(炒)、女贞子(酒炙)。辅料为蜂蜜。疏肝解郁,益气养血,健脾安神。用于绝经前后引起的心悸气短,烦燥易怒,眩晕失
女贞子(酒炙)、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何首乌(黑豆酒炙)、龟甲、地骨皮、南沙参、麦冬、酸枣仁(炒)、黄芩、地黄、白芍、赤芍、当归、鸡血藤、珍珠母、石斛、菊花、墨旱莲、桑叶、白薇、知母。辅料为:炼蜜。
牡丹皮、女贞子、白术、当归、墨旱莲、白芍、茯苓、益母草。滋阴清热,健脾养血。用于放环后引起的出血,月经提前量多或月经紊乱,腰骶酸痛,下腹坠痛,心烦易怒,手足心热。
牡丹皮、栀子、当归、白术、白芍、茯苓、女贞子、墨旱莲、益母草滋阴清热,健脾养血。用于放环后引起的出血,月经提前、量多或月经紊乱,腰骶酸痛,下腹坠痛,心烦易怒,手足心热。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