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推迟即月经推迟,又称“月经稀发”、“月经错后”、“月经过期”等,是月经失调的一种常见类型。女性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提前或延后7天左右仍属正常范围,周期长短因人而异。但是如果超出7天后还没有来月经,即为月经推迟。影响到女性中枢神经-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以及子宫的各种因素,均可能导致经期推迟。可发生在有排卵性的月经周期内,也可发生于无排卵性的月经周期中。育龄妇女发现经期推迟10天以上,应首先排除妊娠。
本病与肝、脾、肾有关。清代名家叶天士调经本“好以肝为先天”,对月经病多从肝论治。秦天一对叶氏调经理论有如下评语:“今观叶先生案,奇经八脉,固属扼要,其次最重调肝,因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怫郁,郁则气滞血亦滞。
本例以往月经日期、色量、经期均正常,但年已近绝经期,故月经紊乱实属必然。月经紊乱给患者带来极大恐慌。因经济困难,处3剂,煎4汁,服6天。辨证正确,效果明显,复诊处方去活血止血的茜草、生蒲黄,以熟地易生地,增加加强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枳壳,又3剂而痊愈。
月经延后,量少色淡,下腹畏寒怕冷,遇冷时兼有腹痛可推知为下焦虚寒,舌暗当有血瘀;苔白,脉沉细为虚寒之明证。治疗当以温阳化瘀为主,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上方中即用小茴香、炮姜、艾叶、益母草、肉桂、川断温阳散寒,调经止痛;赤芍、当归、元胡、没药、川芎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患者服用2月,取佳效。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