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一般指月经失调,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疾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可伴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
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指妇女的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改变,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甚至闭止,并连续超过三个周期者。本病多因寒冷、疲劳、精神刺激和一些全身性疾病,导致体内雌激素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月经不调梅花针叩剌部位关元、血海、三阴交、合谷、太冲、太溪。月经失调虽致病原因较多,但是概括言之,不外乎是血热、寒凝、气滞、血瘀、气血虚损等因所致。具体而言,月经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者先天不足、后天劳逸失常、房劳多产、饮食不节、跌仆创伤等,使得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调,导致冲任失调所致。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现异常改变,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西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可参照本篇论治。月经不调的针灸治疗取任脉、足太阴经腧穴为主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穴取关元、三阴交、肝俞。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出现异常,并伴有其他症状的月经病症。临床上分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变化有月经过多或过少。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肾、肝、脾三脏关系密切。现代医学认为下丘脑—垂体前叶—卵巢之间动态平衡的关系受到影响而失去平衡均能导致月经不调。
电针治疗月经不调有很好的疗效选穴多以任脉及足三阴经穴为主,配小腹及下肢穴。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脾肾及冲任二脉密切相关,多由七情所伤或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致使脏器受损,肝脾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而致冲任二脉损伤而发为本病。
本篇集合了胡老治疗妊娠、产后、月经不调等疾病的宝贵经验,适合收藏起细细品味!
逍遥散加牡丹皮、山栀子。疏肝解郁,健脾和营,兼清郁热。主治肝郁化火,潮热颧红,月经不调,少腹胀痛,经行乳胀,崩漏,带下。
鲜玫瑰花50克,白酒500毫升。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乳痈,风痹,月经不调,肿毒等。
五灵脂、蒲黄各等分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瘀血停滞,症见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舌淡,苔白,脉弦细。
阿胶30克,黑糯米100克,红糖适量滋阴补虚,养血止血,安胎,益肺。适用于血虚月经不调,及咳血,衄血,大便出血等。
延胡索4斤(醋制),生黄芪4斤,人参4斤(去芦),生阿胶4斤,白薇4斤,生白芍4斤,甘草4斤,茯苓4斤(去皮),制没药4斤,当归4斤,黄柏4斤,生鹿角4斤(洗净),制松香2斤,制乳香1斤,杜仲炭(盐炒
冬虫夏草10克,活甲鱼1只,红枣(大枣)20克,料酒、盐、葱、姜、蒜、鸡清汤各适量。滋阳益气,补肾固精,抗疲劳。适用于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早泄、乏力等症。健康人常食,可增强体力、防病延年、
益母草 5克;黄芪 5克;当归 3克;香附 3克;花茶 5克益气养血,通经。适用闭经、月经不调。
生地黄 12g;熟地黄 12g;山药 9g;当归 9g;白芍 6g;黄精 12g;麦冬 9g;甘枸杞子 9g;丹参 9g;沙苑子 9g滋肝补肾调经。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量少或闭经,眩晕
地瓜儿苗、地笋、甘露子、方梗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
大紫丹参、丹参、黄花丹参活血调经;化瘀止痛。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吐血;风湿骨痛;乳痈;疮肿
九节风[云南]、芦子藤、芦子疙瘩、细麻药温中散寒,活络止痛,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咳喘,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胃痛,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牙痛,毒蛇咬伤,外伤出血,烫火伤,乳腺炎等。
益母草子、苦草子、小胡麻(《江苏药材志》),野黄麻、六角天麻(《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茺玉子(《河北药材》)。活血调经,清肝明目。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目赤翳障,头晕胀痛。
一口血(《分类草药性》),金线吊葫芦(《贵州民间方药集》),红白二丸、岩丸子、大红袍(《陕西中草药》)。活血化瘀,止血,清热。治跌打损伤,吐血、咯血,痢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淋浊,喉痛。①《分类草
鬼箭羽、麻药[广东]、八树[陕西]、篦梳风[湖南]行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月经不调,产后淤血腹痛,跌打损伤肿痛。
坑苏、紫花丹清热利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主黄疸;赤白下痢;湿热带下;月经不调;痛经;疮疡疖肿;跌打损伤
乌曲玛保(藏名)调经活血,祛风湿,消炎利耳,益脉。种子用于中耳炎;根用于虚弱,头晕,胸闷,腹胀,咳嗽,月经不调;叶用于咳嗽。
史奶奶。初诊:肝郁湿热,经延不多①,腰骨俯掣,腹胀不舒,口味苦腻,舌苔满垢,脉形濡弦。症属连绵,拟调肝经,化湿热,即正。……三诊:腰骨掣疼减轻,腹胀未痊,脉息左细右部濡弦。拟调肝经化湿热法中,佐以强肾
用白毛乌骨牡鸡一只,糯米喂七日,勿令食虫蚁野食,以绳缢死,去毛与肠,以∶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各二两纳鸡腹,以陈酒入陶器煮使烂,取出去药,桑柴火焙至焦枯捣末。再加∶杜仲(炒)二两人参甘草(炙)肉苁蓉
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痛。此方加减,合丸子服,即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各等分)上以水煎,空心服。若经候微少,渐渐不通,手足烦痛渐瘦,潮热,脉微数,去地黄、川芎,加泽兰叶三倍,甘草五分。经候过多,去熟
经,常也,一月一行,循乎常道,以象月盈则亏也。经不行,则反常而灾至矣。方书以趱前为热,退后为寒,其理近似,然亦不可尽拘也。假如脏腑空虚,经水淋漓不断,频频数见,岂可便断为热?又如内热血枯,经脉迟滞不来
方约之曰∶妇人以血为海。妇人从于人,凡事不得专行。每多忧思忿怒,郁气居多。书云∶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则血亦结。又云∶气顺则血顺,气逆则血逆。忿怒过度则气逆,气逆则血亦逆。气血结
是月经病的统称,包括临床上常见的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痛经,闭经等。详见各条。
夫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肾气全盛,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所以谓之月水者,平和之气常以三旬一见,以像月盈则亏,不失常度,故谓之月经也。若遇经行,最宜谨于将理,将理失宜,似产后一般,受病轻为宿疾,重
壬寅春,邵小墀室,患汛愆。释医诊以为妊,广服保胎药,渐至腹胀跗肿,气逆碍卧,饮食不进。入夏延孟英视之,曰∶血虚气滞,误补成胀也。先以∶黄连浓朴山楂鸡内金橘皮大腹皮枳实茯苓栀子楝实杏仁紫菀旋复等药,稍佐
三七 重楼 生草乌大叶紫珠及提取物 山药 黑紫藜芦冰片 朱砂止血镇痛,祛瘀生新。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之各种血证及瘀血肿痛,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肺结核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及痔
当归、大枣、何首乌。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血虚,月经不调,痛经。
乌鸡(去毛爪),丹参,地黄,香附(醋制),人参,白芍、牡蛎(煅)、鹿角霜、银柴胡、甘草、黄芪、鳖甲(制)。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益母草、沙棘、赤爮子、诃子、五灵脂、红花、木香、山柰、刺柏叶、土木香、鹿茸、小白蒿、丁香、朱砂、人工牛黄、冬虫夏草、牛胆粉、硼砂(微炒)。延缓衰老、祛斑养颜、光泽肌肤、推迟绝经期、增强性欲、预防骨质疏
红参、熟地黄、当归、益母草、丹参、香附(醋制)、龟甲、地骨皮、延胡索(醋制)、莱菔子(炒)、白术(麸炒)、肉桂、木香、赤芍、甘草、小茴香(盐制)、续断、蒲黄、川穹、牛膝、鹿茸(去毛)、茯苓、鹿胎粉(或
乌鸡、当归、桑寄生、黄精、益母草流浸膏、红枣。补脾益肾,和血调经。用于脾肾两虚,月经不调。
红参、鹿茸、西红花、鸡血藤膏、三七、白芍、熟地黄、当归、白术、枸杞子、黄芩、香附、茺蔚子、川芎、鹿角霜、阿胶、延胡索、红花、益母草、五灵脂、茯苓、柴胡、乌药、砂仁、杜仲、干姜、细辛、川牛膝、肉桂、炙甘
何首乌 玄参 陈皮益母草 龙胆 黄芪冬瓜皮 陈皮 夏枯草滋补肝肾,清热降浊。用于肝肾阴虚,痰湿郁结而致的单纯性肥胖症,以及肥胖症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闭经、月经不调等症。
刮痧能够帮助人体疏通筋脉,活血化瘀,对治疗月经不调是有一定效果的。月经不调患者通过对等穴位进行刮痧,可以有效刺激人体血液循环,从而帮助缓解月经不调的症状。
气滞血瘀型的月经不调可以试试这些食疗方法(1)陈皮柚子皮蜂蜜茶材料陈皮60克,柚子1个(去果肉留皮),白酒适量,蜂蜜500克做法取柚子皮切碎,与陈皮一同装入砂瓶中,加白酒适量,浸泡6小时,煮烂后用蜂蜜
月经期间应该停止按摩,务必注意经期卫生,忌房事,坐浴,游泳等。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保持精神愉快。平时注意保暖,忌寒凉生冷刺激。
会引起月经不调。体内脂肪过多会导致雌激素代谢异常,生成较多的有生物活性的产物——雌三醇,这种激素会影响正常排卵。此外,体内高水平的雌激素长期作用在子宫内膜而无孕激素的对抗,易引起子宫内膜增生,造成阴道
于月经来潮前3-5日开始进行灸疗(若行经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开始施灸),直至月经干净为止。胸腹部穴位以艾条灸,温灸器灸疗为主;下肢用艾条灸和温针灸,隔日1次,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
对因寒而致的月经不调有一定的效果。艾叶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等功效,将艾叶加在热水里泡脚,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加快人体新陈代谢。而月经不调属于一种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艾叶泡脚并不一
单用藏红花调理月经治疗效果有限,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对药效的吸收程度和反应时间都会有所区别,有的人可能1-2个月就能有效果,有的人可能需要4-5个月,甚至更久。
关元穴本穴为小肠之募穴,是补养肾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首选要穴,也是妇科疾病常用的特效穴,主治月经不调,闭经,少腹疼痛等症。腧穴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按摩方法手掌贴于穴位上,顺时针按揉
刘某某,女,17岁。症状:面色淡黄心悸,月经量少色淡,40余天来潮一次,经行腹痛绵绵。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喉干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四肢乏力,唿吸气弱,大便稀,小便清长,脉弱
孙某某,女,36岁。2018年9月13日初诊。主诉:未避孕未孕1年余。2017年3月患者因“孕期服药”于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术后恢复可,性生活规律,未避孕,至今未孕,此期间至外院就诊,未
刘××,女,16岁,1997年7月就诊。停经2年。初诊:患者于2年前初潮后至今未再行经,腹部脐旁可摸到“鸭蛋大”包块,但无胀痛、腹泻、发热等。1月前在我院西医诊断为“肠结核”,但治疗不详。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