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并非一种疾病。是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病因较为复杂,病程迁延。根据病因不同,临床症状多样化,治疗原则各异。
患者以腹泻为主诉就诊,病位在大肠。营卫不和、腠理不固,故而动易汗出;汗出伤津、不能温煦,故而怕冷;口干口渴、小便频急灼热、夜尿频繁、阴囊潮湿、舌苔黄腻,说明存在湿热下注的情况;湿热停于上焦,则为咳嗽、咳黄痰。患者长期腹泻、汗出,丢失津液,故而脉沉细弱。该患者证型为湿热蕴结大肠、水饮冲逆、津亏血虚。治当清利湿热、和胃降逆、养血行血,方选奔豚汤。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慢性腹泻亦不乏见。治疗从脾入手是正治,但常涉及肝、肾二脏,临床以脾虚湿盛、肝脾不调、脾肾两虚最为常见。当然,虚中夹实、寒热互结、气湿交阻,或痰、瘀,或食积者,当相应治之。
慢性腹泻之发病原因众多。在《内经》中至少有五说:“湿胜则濡泻”指湿; “春伤于风,夏生飧食”指风;“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辟”指伤食;“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指热;“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指寒。后世朱丹溪又有痰因说。此均从病邪而言。
腹泻有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之分,可归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慢性腹泻,通常每日排便超过3次以上,粪质稀薄或水样便,多伴有排便急迫感或失禁、腹部不适等症状,病程常超过4周,或表现为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患者脾阳不足、脾虚下陷,故而腹泻经年不愈,且见肛门坠胀;湿阻气滞,故见腹部胀满、矢气频多、时而大便不畅,法以温阳健脾、燥湿清热,升降、寒热、补消并用,兼以调气。方中干姜、附片、桂枝温阳,黄芩、黄连清热,党参、白术健脾,苍术、藿香、车前子除湿,葛根、枳壳升降气机,木香理气止泻。
慢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临床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不成形,甚至泻出如水样便,并伴有腹痛、腹胀或肠鸣音、排便不爽或黏滞臭秽等症状,多由急性腹泻发展而来。我们认为慢性腹泻病基本病机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属本虚标实,以脾肾阳虚为本,湿热内盛为标,从寒热错杂论治慢性腹泻常取得良好疗效。
赤石脂(一半全用,一半筛末)一斤、干姜一两、粳米一升。温中涩肠止痢。治虚寒血痢证。下痢日久不愈,便脓血,色黯不鲜,腹痛喜温喜按,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现常用于痢疾后期、伤寒肠出血、慢性肠炎
肉豆蔻(生用)60克 补骨脂(炒)120克 五味子60克 吴茱萸120克温肾暖脾,固涩止泻。治脾肾虚寒,大便不实,饮食不思,或食而不化,或腹痛,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现常用于慢性腹泻、肠结
云母 20-30克;粳米或糯米 50-100克温中、健脾、止泻。适用于小儿慢性腹泻、脾虚便搪、水泻等。
煨葛根6克,煨防风6克,煨肉果(肉豆蔻)6克,煨木香6克。升清辟浊,暖胃和肠。治退行性病变之慢性泄泻(慢性腹泻)。症见腹痛、腹泻,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细(慢性阿米巴痢疾亦治)。
苍术、焦山楂、肉豆蔻、泽泻、炮姜。温运脾阳,利水止泻。主治迁延性腹泻(指病程在15~60天)、慢性腹泻(指病程大于2个月)。患儿多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多而不成形。
桔梗 5克;紫菀 3克;花茶 3克宣利肺气。适用肺失宣降,肠胃气滞所致慢性腹泻、肝病腹胀。
人参 3克;防风 3克;花茶 3克益气升阳。适用产后感受风邪,周身疼痛;慢性腹泻。
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30克,防风10克,陈皮10克,炒枳壳15克,补骨脂15克,巴戟天15克,诃子10克,肉豆蔻10克,玫瑰花15克,金樱子15克,木香10克,合欢皮10克,白豆蔻10克(后
远志、神砂草、瓜子金、小丁香、紫花地丁、蓝花地丁、地丁、万年青(《云南中草药》)。滋阴清热,祛痰,解毒。治痨热咳嗽,白带,腰酸,肺炎,胃痛,痢疾,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疔疮。①《滇南本草》:"
功劳子固涩下焦。用于白带过多,慢性腹泻。
涩肠止泻。主慢性腹泻
南五味子、香苏、红铃子收敛,滋补,生津,止泻。用于肺虚咳嗽、津亏口渴、自汗、盗汗、慢性腹泻。
紫藿香、涩藿香健脾胃;解疮毒。主慢性腹泻;小儿消化良;疮疖;烫伤
鹤虱[华南]、粘粘草、破子衣活血消肿,收敛杀虫。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外用治痈疮溃疡久不收口,阴道滴虫。
涩藿香清热,消炎,健脾胃。主治小儿营养不良,慢性腹泻,小儿消化不良;外用治疮,疖,烧烫伤。
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白扁豆(去皮)、苍术、广藿香、木香、丁香、檀香、砂仁、肉豆蔻(煨)、肉桂、吴茱萸(甘草炙)、芡实(麸炒)、薏苡仁(麸炒)、车前子(盐炙)、滑石、黄连、诃子肉、天冬、麦冬、槟榔
明党参、茯苓、白术(漂)、薏苡仁(炒)、白扁豆(炒)、山药(炒)、莲子(去心)、广藿香、砂仁、甘草。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精神疲乏,慢性腹泻。
广山楂、小槐花、白术、茯苓、麦芽、陈皮、蔗糖、柠檬酸益气健脾,和中开胃。用于提高小儿机体免疫力;治疗小儿食欲不振、厌食偏食、营养不良及营养平衡失调引起的面黄体弱、发育迟缓、夜寝不宁、小儿多动症以及急慢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口干烦渴,胆道蛔虫症,慢性腹泻等症。
南沙参 白术 山药 谷芽 麦芽 九香虫健脾消食。用于小儿慢性腹泻,食欲不振及营养不良等症。
南沙参 白术 山药 谷芽 麦芽 九香虫健脾消食。用于小儿慢性腹泻,食欲不振及营养不良等症。
党参、白术(炒)、茯苓、山药、莲子肉(炒)、芡实(炒)、薏苡仁(炒)、白扁豆(炒)、六神曲(炒)、麦芽(炒)、山楂(炒)、砂仁等18味。补益脾胃,消食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脘腹闷胀,慢性腹泻。
葛根 黄芩 白术 茯苓 木香 厚朴 半夏(姜) 山楂 泽泻 甘草 广藿香油 盐酸小檗碱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燥湿止泻。用于小儿急、慢性腹泻,肠炎,及痢疾恢复期。
胡某,女,50岁,农民,2021年9月7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腹泻8年。现病史:病人从8年前开始出现失眠、腹泻,主要为入睡困难,无早醒,甚至彻夜不眠,白天倦怠思睡,伴腹泻,每日4-5次,
吴某,男,52岁。2015年11月20日初诊。慢性腹泻10余年,近年加重,受凉或进食油腻、生冷饮食后更甚。大便稀溏,常夹有未消化食物,日行五、六次。每于清晨即泻,伴有形寒肢冷,腰酸腹痛,肠
患者,男,32岁。2009年4月8日初诊。腹泻近5年,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肢倦乏力,小腹坠胀,饮食减少,舌淡红苔薄,脉细无力。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