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至后期的共同结局。它是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伤,其症状不是突然发作的,而是肾脏功能长期恶化的结果。慢性肾衰竭的并发症很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费伯雄作为孟河医派的奠基人,以善治内伤杂病着称。费氏认为:“虚劳内伤不出气血两途,治气血虚者,莫重于脾肾。水为天之一元,气之根在肾,土为万物之母,血之统在脾,气血旺盛,二脏健康,他脏纵有不足,气血足供挹注,全体相生,诸病自己。”孙思邈云:“补脾不如补肾。”许叔微云:“补肾不如补脾。”两先哲深知两脏均为人生之根本,有相资之能,其说虽似相反,其旨实乃相成也。故孟河医派融两家之论,主张补益培本莫重于脾肾。
慢性肾衰竭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李济仁认为本病常责之于脾肾二脏,多属本虚标实,以脾肾虚损为本,痰湿、浊毒、瘀血为标。治疗本病常注重脾肾、固本培元,兼顾化浊、祛瘀、利湿等法。
慢性肾衰竭时,肾脏气化功能受损,肾阴肾阳俱衰,以致肾脏升降失司,藏泄失衡,实邪内蕴。因此,本病病变之本是肾元亏虚,而因虚所致之水湿浊毒之邪、血瘀等病理产物,又成为诱导肾衰竭发展的病理因素,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本虚标实之危重证候。
肾为水脏,主水液,是指肾具有蒸化和调节津液输布和排泄,以维持体内水液正常代谢的功能。肾之所以有主持水液平衡的作用,关键在于肾中真阳与真阴的协调。肾阳亦称真阳、元阳,具有温煦形体、化气生血、促进生殖与发育、主司水液代谢等多方面的功能。
慢性肾衰竭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本病属中医“癃闭”“关格”“水肿”“虚劳”“呕吐”“眩晕”“腰痛”等病范畴。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的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21世纪以来,慢性肾衰已成为世界上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
肖某,女,38岁。初诊:1977年8月2日。反复水肿3年,加重3个月,昏迷1周。3年前反复出现全身水肿,在我院诊断为“慢性肾炎”,具体治疗及疗效不详,3个月前病情加重,出现白天尿少,夜尿次
郭某某,男,44岁。2011年6月23日初诊。患者有家族性高血压病史,10年前因眩晕而检查发现高血压,平日服用美托乐尔、丹参片等药,2003年发现肾脏功能减退,小便时有泡沫,伴腰部不适,无
女,61岁。2013年12月19日初诊。诉发现血肌酐升高1年余。患者1年前因双下肢水肿就诊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查血肌酐290µmol/L,尿素氮12.2mmol/L,尿酸582µmol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