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具有肾功能恶化倾向和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简称慢性肾炎(CGN),是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病情迁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及矿物质代谢紊乱等情况[1],最终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而危害生命。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指各种复杂病因引起的一组起病较隐匿、病程较长的肾脏炎症综合征。临床多表现为腰酸、乏力、口干、水肿、无症状的蛋白尿、镜下血尿为主,有些患者可伴高血压和(或)氮质血症及进行性加重的肾功能损害等症状。以20到40岁年龄段的人群比较多见。
取穴肝俞、脾俞、命门、三焦俞、育门、肾俞、中脘、水分、中极、阴陵泉、三阴交、复溜、太溪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水肿”“腰痛”“虚劳”“尿血”等范畴。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本虚主要表现为肾、脾、肺的虚损,而以肾虚最为明显,标实主要为湿热瘀血等[1]。脾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其所养,主运化水液,与肾之先天之本互相为用。脾属土,肾属水,水惟畏土,其制在脾。李东垣所谓:“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蚀。”笔者临床从脾论治此病,取效满意,介绍如下。
本病属中医“水肿”之范畴。因病程较长,伤及脾肾之气,久则成瘀,瘀阻水泛。《金匾要略》言:“……血不利则为水。”故其治疗重在行气通络、佐祛瘀利水。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使久疾治愈。
本病系慢性肾炎,然中医病证在脾。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虚难以统摄四脏之气,气血精微无所上承而见纳少、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无华、舌质淡、脉细;血虚难以养神,神无所依,故而失眠。自拟升清健脾方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四者相伍,使补脾益气之力尤彰,共为君药。
防己四两(12g),黄芪(去芦)五两(15g),甘草(炒)二两(6g),白术三两(9g)。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现常用
栝楼根(天花粉)二两(6g),茯苓三两(9g),薯蓣三两(9g),附子(炮)一枚(5g),瞿麦一两(3g)。润燥化气,利水通淋。主治下焦阳虚,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苦渴,腹中冷者,舌淡,脉细涩。现常用
茯苓四两(12g),桂枝(去皮)三两(9g),白术二两(6g),炙甘草二两(6g)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
白芍、川当归、熟地黄、川芎、桃仁各三钱(各9克),红花二钱(6克)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血虚兼血瘀证,症见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黏,腹痛,舌淡紫,苔白,脉沉迟或弦细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经、腰腿
茯苓三两(9g),芍药三两(9g),白术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9g)。温阳利水。治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
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黄精15克,白芍药15克,金樱子15克,芡实30克,山药15克,生地黄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草15克,淫羊藿15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白茅根30克,益母
炙黄芪150g,生晒参(人参)80g,熟地黄150g,紫河车150g,山萸肉(山茱萸)60g,山药60g,茯苓60g,泽泻60g,牡丹皮60g,枸杞子60g,沙苑子60g,女贞子100g,旱莲草60g
生地黄15克,山茱萸肉10克,旱莲草12克,粉牡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滋阴益肾,利湿清热,
赵某某,男,47岁【初诊】腰痛时作时止,已有数月,未曾在意。近日单位体检,查出尿蛋白阳性。后复查多次均为+++,经某医院肾穿,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给予强的松治疗,未服。自觉腰痛加剧,并伴明显疲乏无力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病因不同,病理变化多样的慢性肾小球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病情逐渐发展,有蛋白尿、血尿及不同程度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于患病2-3年或20-30年后,终将出现肾功能衰
邢某某,女,38岁【初诊】腰痛半年有余,经某医院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持续不降,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西医建议激素治疗,患者惧而未服。后就诊于某中医,令服六味地黄丸3个月。尿蛋白增加为(++),腰痛加剧
慢性肾小球肾炎不是独立性疾病,只是任何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在进入终末期肾衰前的进展阶段,此时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和临床表现渐趋一致,肾脏缩小,肾功能减退,肾损害呈不可逆性。所有终末期肾衰病例中,
慢性肾小球肾炎(也称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许多病人以水肿为首显症状,轻者仅晨起眼睑及面部微肿,午后下肢略有水肿,经休息后短期内即消退。多数病人水肿迅速发展,数天内呈全身浮肿和尿量减少,水肿处压之
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泽泻、清半夏、羌活、独活、防风、柴胡、黄连、白芍、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升阳补脾,益肾化湿,利水消肿。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虚湿盛证出现的蛋白尿,兼见水肿,疲倦乏力,畏寒肢冷
西洋参、人参、地黄、杜仲(炒)、山药、白花蛇舌草、黑豆、土茯苓、益母草、丹参、泽泻、白茅根、桔梗。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清解余毒。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毒热未清症者,表现为神疲乏力
石韦、萹蓄、苦参、黄芪。清热燥湿,利尿通淋.用于小便不利,尿频,尿急,尿痛,下肢浮肿等症;也可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见有上述症状者。
耙齿菌多糖的粗提物清利湿热。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下焦湿热证者。
地黄叶总苷。滋阴补肾、凉血活血。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轻症属气阴两虚证者,症见蛋白尿、血尿、面色无华、少气无力、手足心热、腰痛、浮肿、疲倦乏力、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弱等。
旱莲草 女贞子 地黄 山药 当归 川芎 赤芍 狗脊(烫) 茯苓 猪苓 车前子 茜草 大蓟 小蓟 栀子 马齿苋 地榆清热凉血,滋阴养肾。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石韦、萹蓄、苦参、黄芪。清热燥湿,利尿通淋。用于小便不利,尿频,尿急,尿痛,下肢浮肿等症;也可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见有上述证状者。
制何首乌、菟丝子、太子参、麸炒苍术、枸杞子、怀牛膝、泽兰、赤芍、茯苓、泽泻、车前子、熟大黄。补肾健脾,活血利湿。用于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至的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失代偿期和衰竭期)非透析患者气阴两虚兼浊
崔某,女,36岁。2018年3月21日因双睑水肿1年初诊。患者自诉1年前突觉眼睑水肿,初期可自行消退,患者未进行治疗,之后眼睑水肿加重,持续1年,无缓解,无头晕、头痛,无发热,无肢体水肿。
欧阳某,男,15岁。初诊:1997年11月29日。反复全身浮肿1年。患者于1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全身浮肿,初起于眼睑,晨起明显,活动后浮肿明显,休息无缓解,伴尿量减少、精神疲倦、食纳差等,无
高某某,男,45岁,1980年1月26日就诊。全身反复水肿10年,加重3月余。初诊:患者缘10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浮肿,初为眼睑浮肿,晨起明显,无面部、下肢浮肿,伴乏力、疲倦,无尿频、尿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