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需要进一步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
缓慢起病,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病情加重。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急性加重系指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突然加重。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唿吸道感染,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老慢支就是指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其临床常见为三大症状:咳嗽、咯痰、喘。本病特点为病情顽固,难治易发,患病老人常常是苦不堪言,对于此病,在临床中笔者通过望、闻、问、切,发现实证患者采用六子孝亲汤往往会有很好地效果。
慢性支气管炎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属“咳嗽”、“饮证”、“痰证”、“喘证”范畴,发病原因或为外邪侵袭,肺卫受感,肺气不得宣发,或为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脏,肺气失其肃降而发生。
体针取穴主穴;天突、肺俞、太渊配穴实证配膻中,列缺;风寒配风门,重用灸法;痰湿盛配丰隆、章门,针后加灸;喘甚配定喘;脾肾气虚陪肾俞,脾俞,太溪;肝火灼肺配太冲
沙参麦冬汤源于《温病条辨》,由沙参、玉竹、麦冬、甘草、桑叶、花粉、扁豆等药物组成,具有清养肺胃和生津润燥功效,应用于治疗燥伤肺阴、津液亏损的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方中沙参、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桑叶散燥热、轻宣肺、润肺生津;甘草,酸甘化阴,起到养阴清肺、化痰止咳作用。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常为病毒感染,继之合并细菌感染。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或反复性咳嗽、咳痰,冬季加重,夏季缓解,持续两年以上。部分病人有哮喘症状,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体质减弱,免疫力逐渐下降,遇寒冷天气或天气变化,容易患感冒,而感冒又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形成恶性循环。目前虽然不乏控制感染的药物,但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和合并病毒感染,疗效虽有,却不够彻底。
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肺主气司唿吸,为贮痰之器;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肾为气之根,司气之摄纳。患者年过六旬,肾气精血衰乏,加之肺疾术后,咳喘反复不已,更加耗伤三脏之正气。肺脾气虚,痰湿内生,肾气不足,水泛为痰,故咳嗽喘逆、痰白质稀;肺肾不足,固摄无力,故夜尿频多;纳差便溏、舌苔腻、脉细滑,也属脾虚肺弱表现。
独活 10克;花茶 3克祛风湿,散寒止痛;镇静,镇痛,抗炎,催眠。适用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足挛痛;头痛;牙痛;慢性支气管炎。
黄芩 栀子各4.5克 桔梗6克 麦冬(去心)贝母 橘红 茯苓各,9克 桑白皮 知母 瓜蒌仁(炒)各3克 甘草1.2克清肺化痰。治咳嗽,咯痰黄稠腥臭,或带血丝,面赤,鼻出热气,咽喉干痛,舌苔黄腻,脉象濡
茯苓三两(9g),芍药三两(9g),白术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9g)。温阳利水。治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
厚朴五两(15g),麻黄四两(12g),石膏(如鸡子大)(30g~60g),五味子、杏仁、半夏各半升(15g),干姜、细辛各二两(6g),小麦一升(30g)。宣肺降逆,化饮止咳。主咳喘痰多,胸满烦躁,
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克 ,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1千克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
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去核)、陈皮、杏仁轻宣凉燥,化痰止咳。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本方为治凉燥的常用方,以微恶风寒,无汗,头微痛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现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
老鸹眼子63克,白酒1000毫升。止咳祛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黄杜鹃、三钱三、毛老虎、一杯倒、八里麻、六轴子[果实]花:祛风除湿,散瘀定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皮肤顽癣。外用治癣,煎水含漱治龋齿痛。根:祛风止咳,散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神经痛,慢性
平地木、老勿大、不出林、叶底珠化痰止咳,利湿,活血。用于咳嗽、痰中带血、慢性支气管炎、湿热黄疸、跌扑损伤。
五指榕、五指牛奶、五指香、五叉牛奶、土黄芪[广东]、三爪龙、五爪龙、五爪桃、山狗差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用于肺结核咳嗽,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脾虚浮肿,病后盗汗,白带。
猪脚笠、山莲藕、金钟根、倒吊金钟、大力薯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用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遗精,白带。
土黄芪补气,止咳,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体虚浮肿,子宫脱垂。
百日红、千日白、千年红、蜻蜓红止咳平喘,平肝明目。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咯血,头晕,视物模糊,痢疾。
野了香、桂丁香、酒瓶花、小黄树、丁香花、露球花、满山香、白花木止咳化痰。主咳嗽;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
土细辛、一块瓦温经散寒,祛痰止咳,散瘀消肿。用于风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炎,风寒痹痛;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慢性支气管炎是在内外因素反复作用下所发生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发病以北方地区,尤以秋冬寒冷季节或急性呼吸道感染时,症状比较明显。主要临床表现可
李×,男,5岁。北京某所干部之子。【病史】初生不久,即患支气管炎。一至四岁时,曾先后在北京××中医院住院治疗。因缠绵不愈,身体益弱,经常感冒发烧,咳嗽反复加重。1978年7月来诊,按太阴证痰饮咳嗽论治
何谓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活动后呼吸困难的临床综合征。客观上具有不能以其他肺部疾病或心脏病来解释的气流减少,病人有咳嗽、咳痰和气促等症状,体检有气流减少所致的两肺呼吸音,尤其是呼气音减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3%~5%,50岁以上约10%~15%,有1%~2%的病人可发展为肺气肿和肺心病。病因病因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主要包括: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性改变。这种病的发病率很高,特别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域患病者更多。病人多有急性气管炎的过程,由于没有及时治疗,或症状反复,逐渐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在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bronchitis,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若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在秋冬天气寒冷时发作和加重。中医认为,此病多由于其它脏器有病,累及肺脏,如脾虚生湿,肾气虚弱,肝郁气滞,皆能形成内伤咳嗽。治疗此病除注意其发病诱因、坚持身体锻炼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据全国部分普查资料
板蓝根 一枝黄花 一点红 甘草 生姜 糊精清热解毒,止咳。用于风热感冒所致的咳嗽,咽喉肿痛;咽炎,扁桃体炎,及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症状者。
陈皮 哈螟油 鹿角胶 乌梢蛇(去头,炒) 紫河车 鸡蛋黄油 桔梗 龟甲胶 百部 浙贝母 红参 白及 黄精 茯苓 蛤蚧(去头、足) 麦冬 核桃仁 当归补肾益肺,健脾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
本品是从青海新鲜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的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的无性世代 ──中华束丝孢菌种经液体发酵培养所得菌丝体的干燥粉末。补肺肾,益精气。用于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咯血、腰背酸痛等病及慢性支气管炎
黄荆油。祛痰,镇咳,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枇杷叶、麻黄、罂粟壳、桔梗、桑白皮、吉祥草、百尾草、虎耳草、黄精。
补气养阴,润肺止咳,益胃生津。用于感冒及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咽干,咯痰,气喘。
满山白(鲜)6000g、肿节风(鲜)2000g、盐肤木(鲜)4000g、薄荷脑0.3g、乳糖120g、糊精40g祛痰止咳清热。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黄芪 白术 防风 甘草 黄精 淫羊藿 补骨脂滋阴壮阳,扶正固本。提高免疫能力,促进病体康复。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各种体虚症。
满山白。祛痰止咳。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陶某某,女,62岁。病史:慢性咳嗽,反复发作,已十余年,近一个月来,经常胸闷胸痛、咳嗽、喘息不得卧。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胸部透视见:两肺纹理增深,肺野透亮度增加,主动脉延伸迂曲。
安某,男,60岁,1988年2月9日初诊。患慢性支气管炎5年,咳嗽冬季尤重,痰白带泡沫,胸脘作闷,夜间咳甚,动则喘息加剧,不能平卧,每晚只能睡三四小时,纳少、便溏,日四五次,苔白腻,脉缓滑
张某某,男,70岁,农民。间断性咳嗽,胸闷二十余年。二年来咳喘呈持续性,每逢冬季加重,多次住院治疗,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十天前因受凉咳喘加重。胸部憋胀,不能平卧,咯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