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温里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主治血虚寒厥证。症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临床常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诉左下肢肿胀疼痛紫暗多年,变黑溃烂,日久不愈,伴右下腹痛几年。曾在某大医院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要求截肢。刻诊:左下肢紫黑肿胀严重,疼痛沉重,溃疡面年经久不愈,唇暗,大便1~2天1次。
冷症在中医学中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病名,是指“身体及身体某部分自觉寒冷,而非急剧的外因所引起”的病证,以女姓多见,男子也有发生。中医学可用阴阳学说解释其病机:女人属阴,小寒之后数九寒天时,值更是阴中之阴,夜晚也属阴;女人独卧则孤阴无阳以和,厥阴、少阴寒甚而感全身寒冷,脚更冷,可回阳救逆散内寒,本例冷症冠以特发性,是因没有明确的病因和相关的学术支持。
本案患者之手足厥寒,系因素体血虚,复因寒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四肢失于温养而致。本方即桂枝汤,倍用大枣,加当归、细辛、木通而成。方中当归、白芍养血和营;桂枝、细辛温经散寒;甘草、大枣补中益气;木通通行血脉。诸药相伍,血脉得养,寒邪得散,气血畅,阴阳和,故疗效满意。
《难经》曰:“三阳经受风寒,伏留而不去,则名厥头痛。”此乃言三阳之经上于头,因而头痛多属三阳经。然而阴病亦有头痛乎?太阴少阴二经之脉,皆上至颈胸中而还,不上循头。惟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病亦有头痛。
此案因素体血虚,复因寒邪凝滞,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四肢失于温养,而致厥冷。日久伤及脾肾,致使下元虚衰,气化不固,而现腰痛、小便频数、夜尿增多、大便稀薄等。药用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温经散寒,更用龙骨、牡蛎收敛固涩;桑螵蛸、益智仁、五味子补肾缩尿;赤石脂涩肠止泻;干姜温中回阳。诸药相伍,寒邪得散,血脉得养,肾气得固,故收捷效。
当归尾(七分)附子(炮)官桂茴香(炒)柴胡(各五分)芍药(四分)玄胡索川楝子茯苓(各三分)泽泻(二分)水煎空心服。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大枣(二十五个)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成注引内经曰。脉者血之府也。诸血者皆属心。通脉者。必先补心
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加吴萸、生姜。当归 桂枝 芍药各三两 细辛 甘草 通草各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上七味,以水八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柯韵伯曰:此厥阴初伤于寒,发散表寒之剂。凡厥阴伤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上二条皆真寒证。(正文与注并汤见中寒论中。)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上二条皆真寒
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并治寒入营络,腰股腿足痛甚良。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三两)甘草木通(各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水八升,煮取
(益血复脉)当归四逆(汤,仲景)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二两,甘草(炙)、木通各二两,枣二十五枚。成氏曰:通脉者,必先入心补血,当归之苦以助心
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此方主之。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大枣(二十五枚) 甘草(二两) 通草(二两。按:即今之木通,非肆中白松之通草)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能温于四末.脉细欲绝者.阴血内弱不能充于经队.桂枝细辛.调卫外之阳气.当归芍药.和营内之阴精.通草宣利.甘枣缓中.则阴阳均受剂矣
杨某,女,62岁。2018年5月6日初诊。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8个月,左侧肢体疼痛6月余。现病史:患者于2016年7月13日在家中干活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并摔倒,急诊至当地医院,头颅
宋某某,女,62岁。1985年4月23日诊。患高血压及糖尿病已十余年。近1年来又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最近1月两足冷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色青紫,两足趾端痛难着地,入夜痛剧难眠,扪之冰凉,
患者,女,62岁,以“左侧肢体活动不利8个月,左侧肢体疼痛6月余”为主诉于2017年3月10日前来就诊。患者于2016年7月13日在家中干活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并摔倒,急诊至当地医院,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