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 ,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小青龙汤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原为太阳经病表实兼水饮内停证设。鼻鼽若清涕不断,喷嚏连作,证属外寒内饮,可予小青龙汤温肺化饮,辨证要点在于清涕不断,遇寒则加剧,鼻黏膜苍白水肿。
风寒外袭,痰饮恋肺,气喘咯痰不爽,喉中有声,脉弦苔薄。拟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出入,温表散寒,宣肺化饮。
上两例均为“慢性气管炎”治法,因药少,不煎,所以用“我心为法”沏茶法代煎服之。治慢性支气管炎,不能被“炎”字干扰思路。若唯恐用药不寒,寒重则痰凝,损人身之大宝“阳气”。
《内经》云:“人年过五十则阳气自半”“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外感风邪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引起肺心病以及心力衰竭之罪魁祸首。治疗本病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法。小青龙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治疗外感风寒,内有痰饮之名方,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此方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
此患者是个典型的溢饮。她的水肿并不是阳虚水饮不化的状态,声音洪亮,脉也有力,所以直接排除了常用的真武汤。患者水肿以四肢为主,除了水肿,更让患者难受的是沉困,且舌苔水滑,明显的水饮象。《金匮要略》云:“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就是最主要的症状。水无常行,四处流行的特性,跟这个条文有很多共同之处,只不过是这个病例中水饮留到了四肢而已。
咳嗽喘息累月,痰湿水饮结聚阻滞肺气所致。痰为津液所化,其所流行或聚止者,皆因脾肺肾阳气之盈亏所决定。幼儿久咳喘息难愈,又用过较大剂量抗生素、激素、清热解毒中药,多系饮邪内盛,寒水有余。
干姜(炒黑)5分,细辛5分,麻黄5分,桂枝5分,甘草5分,白芍药1钱,五味子1钱,半夏(姜制)1钱5分,枳壳5分,桔梗5分,白茯苓8分,陈皮8分。春初寒邪,伤肺咳嗽。
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半两。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若噎者。伤寒水寒相搏,咳逆。
麻黄(去节)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6g),干姜三两(6g),甘草(炙)三两(6g),桂枝(去皮)三两(9g),五味子半升(6g),半夏(洗)半升(9g)。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治外寒
龙骨(不用煅,捣)30克 牡蛎(不用煅,捣)30克 生杭芍15克 清半夏12克 苏子(炒,捣)12克 牛蒡子(炒,捣)9克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未全愈,或愈而复发者。
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半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喘。
香羌7分,半夏1钱2分,苏子1钱,广皮1钱,细辛3分,桔梗4分,白芷8分,干姜6分,杏仁10粒,马兜铃4分或加前胡、薄荷。远年冷哮、喘咳。
麻黄2两(去节),芍药2两,桂心〔肉桂桂通〕1两,甘草2两(炙),细辛1两。天行数日,或十数日而表不解,心下有水,热毒相搏,遂呕,时复有咳者。
麻黄4.5-9g,细辛3g,干姜6g,姜半夏9g,五味子、甘草各3g温肺化饮,平喘止咳。主治小儿寒喘。症见喘促气急,痰多而清稀,或咳嗽痰白,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及杂病肤胀水肿证,用此发汗而利水。桂枝 芍药 甘草 麻黄 细辛 干姜各三两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上八味,先煮麻黄,
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渴,或咳,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此方主之。麻黄(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桂枝(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
麻黄(去根节)白芍干姜(不炒.)甘草桂枝(各二钱)半夏(三钱)五味子(一钱)细辛水三杯半.先煮麻黄至二杯半.去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钱五分.)○
桂枝芍药甘草麻黄大枣五味半夏细辛干姜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或噎,或喘,此方主之。表不解者,头痛、发热、身疼尚在也。发热必渴,饮水过多,水形已散,水气长存,格于心下,水寒射肺,故无物可吐而但有声
即麻黄汤去杏仁加芍药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又治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成无己曰伤寒表不解则麻黄汤可以发中风表不解则桂枝汤可以散惟其表且不解
(太阳行水发汗)小青龙汤(仲景)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太阳表证未解,心下有水气者用之。或喘或咳,或呕或哕,或渴或利,或短气,或小便闭,皆水气内积所致。)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干姜、桂枝
治寒嗽极效(方见春类)治男人痞块女人血块此方极效此药性不猛(而功效速)阿魏(一两)木耳(四两为末)生漆(滤去渣净四两)蜜(六两)上用锡罐一个盛药封固放锅内水煮三炷香了取起冷定每服二茶匙烧酒送下日进(三
治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或咳或噎或喘。麻黄桂枝白芍半夏(各一钱)甘草干姜北辛(各五分)五味(十二粒)水煎凉服。
患者某,女,13岁。因反复发作性喉鸣喘息7年,再次发作10天,于1999年4月11日首诊。患者闻及花粉、烟、灰尘等均可诱发,冬春季节明显,发作时伴鼻痒、喷嚏、咳嗽、咯痰等症。近两年一直用“
吴某,女,49岁,患者自汗已三年,不分冬夏,稍动则汗出浸衣,甚以为苦,医作表卫不固,迭进益气固表药,乏效。诊得患者汗出清冷,背部常有恶寒感,头晕,乏力,口中和,胃纳一般,二便自调,舌苔薄白
曹某,男,37岁。初诊日期:3月27日。患者过敏性鼻炎病史5年,每于春季花粉期发作。刻下:鼻痒、眼痒,鼻塞流涕,涕清量多,偶感咽痒,咽中有痰,遇冷或刺激性气味喷嚏不断。无明显汗出,怕冷。纳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