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属胆胃不和者。
患者面颈部痤疮并伴有脓疱当属于西医重度痤疮。处方依据《伤寒论》第219条中“三阳合病……面垢……”的描述。患者目前的痤疮以面部为主,且三阳经脉之气皆上承于面,痤疮部位皮肤发红,局部可见脓疱,舌淡红苔薄黄,脉微滑。宗《伤寒论》辨证为三阳合病,选用小柴胡汤合清胃散加减。
中医古籍中并无肝癌一词,但可归属于多种病症之中。根据现代医学对肝癌主要临床表现的描述,我们认为肝癌多因脏腑气血亏损为本,七情内伤、情志抑郁,而致气、血、湿、热、瘀和毒互结为标,因此少阳枢机不利与肝癌的发病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本文是小柴胡汤治疗外感的一个示范,有对证加减,也有护理原则,相对全面,可参考学习。外感病的扶正祛邪,显然桂枝汤、麻黄汤都不合适,小柴胡汤正合适。从少阳病的角度讲,和解外邪,也很贴合,所以某治感冒,常用小柴胡汤加减。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出自《伤寒论》第230条,原文为“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后世多将此条文中的“上焦得通”和“津液得下”理解为启上而后承下的因果关系,即小柴胡汤通过疏解上焦气机,使肺气得以速降,津液得以下行,并指出小柴胡汤着重治疗上焦证。笔者认为可以联系《黄帝内经》中对于阴阳的论述来重新解读此条。
急性胆囊炎,常因饮酒及饮食不当而诱发,发作时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可向右侧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胆囊息肉是慢性胆囊炎长期炎症刺激形成的赘生物。中医辨证属于胆胃郁热,气机郁滞。以辛开苦泄,疏肝利胆之法治之。
笔者常用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中老年人慢性肺部感染,疗效满意,现介绍验案3则如下。
柴胡半斤(24g),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各9g),大枣(擘)十二枚(4枚),半夏半升(9g)。和解少阳。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于,目眩,
半夏、条芩、茯苓、甘草、木香、川黄连、白芍、生姜、大枣。产后疟痢兼作,因胎前湿热未化,致产后下陷脾经,寒热滞下不已者。
小柴胡汤加常山、槟榔、乌梅、桃仁。不足之人疟疾。
柴胡(去苗)黄芩各30克 地骨皮 人参 知母 半夏(制)茯苓各15克 炙甘草9克 白芍药24克治恍偬惊悸。
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茯苓4两。伤寒5-6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心下悸,小便不利。
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疏表和中。主结胸痞气初起有表,及水结、痰结、热结。
小柴胡汤加桔梗。春嗽。
小柴胡汤加山栀子、茵陈蒿。发黄,脉弦数,口苦胸满,心烦发热,或往来寒热,日晡小有潮热,或耳聋胁痛。
小柴胡汤(《玉函》《千金》名黄龙汤)(治少阳受邪,往来寒热,脉弦,胁痛而呕。)柴胡(三钱) 黄芩 人参 甘草炙(,各一钱) 半夏(二钱) 生姜(五片) 大枣(四枚)(水煎,去滓,温服。治伤寒有五法,曰
(见呕吐)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
治少阳经发热,口苦耳聋,其脉弦者。又治太阳阳明二经发热不退,寒热往来。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
(本论无方,此方列于太阳篇中,今补其方名。)论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言少阳之上,相火主之。少阳为甲木,诸风掉眩,皆属于木。主风主火,言少阳之气化也。论云: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不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半夏(半斤洗)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三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此少阳之主方也.按仲景以口苦咽干目眩.
【组成】柴胡10g,黄芩10g,人参3g(或党参10g),半夏10g(洗),甘草5g(炙),生姜10g(切),大枣6枚(擘)。【用法】水煎,温服。【功用】和解少阳。【原方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
柴胡枯芩(酒炒)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目病初作,寒热往来,胁痛、口苦、脉弦,此少阳经伤寒,半表半里之证也。法当和散,故制是方。盖柴胡,枯芩质轻性寒,能退少阳之热。半夏、生姜味辛性温,能散少阳之寒。人参,
治血热,又治伤寒,退大热。发汗加麻黄;头痛加川芎;退热加黄连、栀子;大便闭加大黄、芒硝。有如神效。黄芩(三钱)柴胡(二钱)人参(一钱)半夏(二钱)甘草上咀,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夏某,女,30岁,郑州人。在2年前经检查诊断为支原体性角膜炎,至今反复发作,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眼内有异物烧灼感,眼痒,眼眵多,眼睑红赤,流泪,眼眶疼痛、多汗,怕冷,手足心热,心烦
杨某,女,12岁。1964年3月12日初诊。2年前路途中突然神志不清,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数分钟后清醒,醒后诉头昏头痛。1年以后前证又发作,每周l~2次,经某医院诊为“癫痫大发作”,服用西
邓某某,男,65岁,2022年2月15日初诊,主诉“全身浮肿半月余”。患者全身浮肿半月余,皮肤瘙痒,于皮肤科诊断为“荨麻疹”,予苯海拉明、泼尼松片治疗后瘙痒好转,但浮肿加重,遂来诊。刻下: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