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但由于子宫腔通过输卵管与盆腔相通,因此使得内膜细胞可经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异位生长。目前对此病发病的机制有多种说法,其中被普遍认可的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本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女性,青春期前不发病,绝经后异位病灶可逐渐萎缩退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异位结节,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和不孕是其主要症状。病变可以波及所有的盆腔组织和器官,以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宫骶韧带等部位最常见,也可发生于腹腔、胸腔、四肢等处。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机是血瘀,根据其致瘀的病因病机不同可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痰瘀互结。临床时应根据全身症状及舌脉综合辨其寒热虚实。按照中医学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施治,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几个病例供同道参考。
通过长期临床经验积累,夏桂成教授认为本病多因患者素体偏于阳虚,或者平时疏于摄生,经期饮冷贪凉,阳气受损,气血失畅,以致血凝,久而结为癥瘕。该病以阳虚瘀结为病理特点,兼有气虚、气滞、痰湿和湿热等证。运用周期疗法治疗,时间节点重在经间期和经前期,注重温阳化浊,理气止痛,化瘀消癥。兹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顽固痛经患者治疗验案,对夏老诊治本病的经验试做解析如下。
此病案痛经出血时夹有膜样血块,实际上属于膜样痛经。膜样痛经的机理十分复杂,治疗上也很棘手,治标治本有本质上的不同。“调周法”的运用,是着眼整体,治未病的方法,着重在经间排卵期的调治。夏老认为,膜样痛经不是一般病症,属于顽固的瘀血性病症。
该例患者痛经较着,CA125:162IU/L,子宫后壁见一6.1cm×5.4cm低回声区,包膜不清;左附件见一3.4cm×2.9cm包块,病情也较为严重,因此,治疗较为棘手。依据四诊所见,患者面色偏白,平素畏寒怕冷,但脸两侧却很容易生长痤疮,且易于烦躁多虑,因此,不能单纯注重补肾助阳,应当佐以清心肝之火的方法。通过月经周期疗法,经间期助阳活血,经前期注重助阳化瘀消癥,经期运用活血化瘀解痉止痛之法,经后期滋阴养血,佐以化瘀止痛,痛经明显缓解,经过1年半的调治,获得妊娠。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属于中医学“痛经”、“不孕”、“癥瘕”等范畴,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复杂。该病虽然为良性疾病,但具有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的能力。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该病和风邪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辨证治疗的同时酌加祛风之药,常卓有成效。本文结合EMS的病理基础和临床表现,探讨了EMS和风邪的相关性,以期为今后EMS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蔡小荪老师系上海蔡氏妇科七世传人。十余年来,蔡师以化瘀散结为宗旨自拟专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较好疗效。1981年总结43例,有效率占88.4%。本文重点介绍蔡师治疗本症常见五大类型-痛经、崩漏、发热、不孕、症瘕的经验。
虻虫(去足翘熬)二十个,水蛭(猪脂熬黑,如无,以陵鲤甲米漆涂炙代之)二十个,大黄(酒浸)三两(9g),桃仁(去皮尖)二十五个。下蓄血,除腹满。主伤寒蓄血,发狂善忘,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色黑,身体发
炒当归10g,丹参12g,川芎5g,川牛膝10g,制香附子10g,延胡索10g,赤芍10g,血竭3g,制没药6g,苏木10g,失笑散15g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经行腹痛剧烈者,在经行前3
桃核(去皮、尖)五十个(12克),大黄四两(12克),桂枝(去皮)、甘草(炙)、芒硝各二两(6克)。破血下瘀。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
赤芍12g,红花6g,当归10g,川芎9g,三棱12g,莪术12g,鸡血藤12g,川牛膝12g,炙鳖甲10g,生薏苡仁12g,香附10g,延胡索10g,黄芪12g。养血活血,化瘀消癥,调经止痛。主治子
三棱、莪术、菟丝子、仙灵脾(淫羊藿)、水蛭、土鳖虫、穿山甲。补肾祛瘀,通络止痛。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输卵管梗阻、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及其所致的不孕症。
丹参15g,延胡索12g,川楝子10g,川牛膝10g,制葛根12g,制没药5g,小茴香6g,淡吴萸5g。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主治:因气滞血瘀、寒凝血滞导致胞宫、胞脉瘀阻不通所引起的痛经。包括
鸡血藤8克,瘦猪肉150克,盐2克,鸡精1克。活血调经。适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蒲黄(包)24g,炒五灵脂(包)15g,三棱12g,莪术12g,炙乳香、没药(各)3g,生山楂12g,青皮6g,血竭粉2g(冲服)主治妇女痛经,尤其膜样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引起的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一种特殊性疾病,它既非炎症,也不属于肿瘤范围,是由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所引起的一种病变。本病多发生在30~40岁妇女。病人主要表现为痛经,痛经的部位为下腹及腰骶
当在子宫腔面以外有子宫内膜组织生长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常见部位为卵巢、子宫韧带和盆腔腹膜等处。病变在卵巢最为常见,多呈囊肿样,内含混有子宫内膜组织的棕褐色稠厚陈旧性血液,称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组织
具有生长能力及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部位者,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内膜在子宫肌层内生长,且局限于子宫者,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称子宫肌腺病;内膜侵犯子宫肌层以外的组织,称外在性子宫内膜
正常在子宫内壁上生长的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到子宫以外部位引起的疾病,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通常局限在腹膜和腹腔器官的表面。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常附着在卵巢和子宫支持韧带上,也可以附着在肠、输尿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