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患者病情两个月余,在心肾阳虚体质基础上,久用抗生素、活血化瘀药物,导致阳虚加重,阳虚进一步导致体内寒湿邪不能祛除,故头昏越来越严重。经过温阳化湿药物治疗,辨证准确一剂就见效,体现了中医辨证论的优势。患者虽有高血压病史,西医药理学认为麻黄升血压,但是临证辨证准确,并没有忌用麻黄。
夏日感冒多暑温、暑湿。感冒后期,余热未尽,贪食多水多湿之物,再加上空调之寒凉,很容易使湿热留滞于胃肠。阻塞胃气之和降,则胃脘胀满;胃气不降,脾则不能升清,则头昏如蒙。三仁汤组方芳化、苦燥、淡渗同用,使表里之湿内外分解;宣上、畅中、渗下并行,使三焦湿热上下分消,胃肠之湿邪利泻于下。胃肠气机调畅,才能正常升清降浊,则湿除病愈。
石膏(煅)、知母(焙)等分。疮疹倒靥,头疼、头昏。小儿疮斑。
蔓荆子120克,川芎40克,菊花、防风、薄荷各60克,黄酒1000毫升。疏利头目,祛风止痛。主治风热性头痛,头昏及偏头痛。
当归30g,黄芪150g。补气生血。主治用于气血虚弱,头昏目眩,倦怠乏力,面色萎黄。也可用于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子宫发育不良性闭经。
草决明(决明子)30克,川芎12克,赤芍10克,山楂15克,丹参15克,磁石(先煎)30克,菊花12克,葛根15克,地龙10克,豨莶草30克,川牛膝15克,水蛭6克。清脑降压,活血通络。主治中风先兆
熟地黄 远志 茯苓 柏子仁 白术各45克 人参 菖蒲 麦冬 酸枣仁 术通 百部 贝母 茯神 甘草 朱砂 天冬 赤石脂心 防风 桂各30克 枣肉120克治忧思过度,心气不足,怔忡恍惚,恐怯惊怖,头昏目眩
川大黄、朴硝、甘草(爁)各二十两,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十两,连翘二斤半凉膈泻热。治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烦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
鹿茸(去毛)770克 人参(去芦)620克 熟地黄180克 制山甲240克(用苏合油60克制)生地黄240克 石燕300克(用鲜姜30克制)苁蓉(酒蒸)270克 家雀脑100个 地骨皮120克(用蜜3
山茱萸、肉苁蓉、五味子、杜仲(轻炒)、川牛膝、菟丝子、白茯苓、泽泻、熟地黄各30克,巴戟天、远志各10克,白酒2000毫升。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主治头昏耳鸣,征忡健忘,腰膝酸软,肢体不温,遗精早泄,性
黑元参(《滇南本草》),白紫草、牛舌头菜(《云南中草药》),土玄参(《云南经济植物》)。养阴补虚,除热解毒。治虚痨发热,头昏,热淋,痈肿,口疮,牙疳。①《滇南本草》:"滋养真阴,调血除热。退
麦参、筋骨草(《云南中草药》),大鹅肠菜(《云南中草药选》)。健牌,养肝,益肾。治体虚贫血,精神短少,头晕心慌,耳鸣眼花,潮热,遗精,腰痛脚弱,月经不调,带下淋沥,小儿疳积。①《滇南本草》:"
金雀花、大绣花针、土黄芪[江西、江苏、浙江]、粘粘袜、酱瓣子、黄雀梅、阳雀花、黄棘根:滋补强壮,活血调经,祛风利湿。用于高血压病,头昏头晕,耳鸣眼花,体弱乏力,月经不调,白带,乳汁不足,风湿关节痛,跌
斑鸩饭、女青、主屎藤、却节、皆治藤、臭藤根、牛皮冻、臭藤、毛葫芦、甜藤、五香藤、臭狗藤、香藤、母狗藤、鸡矢藤、清风藤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肮腹疼痛,气虚浮肿,头
兔骨主治头昏眩晕,疯疾及疥疮。
犁头刺藤(《物理小识》),老虎利(《生草药性备要》),雷公藤(《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三木棉(《纲目拾遗》),刺犁头、蛇不过
草三角枫补肺益肾。用于肺结核,肾虚腰痛,头昏。
多头风毛菊、蒿枝黑药、鸡冠参、小蓟草[峨山]滋补,清热,消炎,止血。主治肝炎,头昏,盗汗。
治脚气流疰,头目昏重,肢节痛,手足冷,重热拘挛,浮肿麻痹,目生黑花。(出《灵苑》)何首乌(水浸一日,切,厚半寸,黑豆水拌匀,令湿。何首乌重重相间,蒸豆烂,去豆阴干) 仙灵脾叶 牛膝(以上各酒浸一宿)
每早用茯神四、五钱,将腐皮四、五张,小罐煮之服。头痛发汗不出细辛二钱生姜二钱核桃肉五个葱白五根同捣烂水煎服,出汗愈。
临床实践中,有时把“头昏”和“眩晕”视作同义词而交互使用。我们建议把“眩晕”定义为:空间关系感觉障碍,可表现为角匀速或加速运动感(旋转感——觉自身旋转或周围物体旋转)和(或)直线匀速或加速运动感(包括
人参、肉苁蓉、熟地黄、淫羊藿、枸杞子、 荔枝核、沙苑子、丁香、沉香、远志。益气壮阳,填精养阴,安神益智。用于阳 痿、早泄、性欲减退、遗精、神疲乏力、头昏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膝软等,提高免疫功能。
天麻、杜仲、制草乌、附子(制)、独活、藁本、玄参、当归、地黄、川牛膝、槲寄生、羌活。散风活血,舒筋止痛。用于中风引起的筋脉痛、肢体麻木,行走不便,腰腿酸痛,头痛头昏等。
连翘、大黄、 黄连 、石膏 、 石决明、 雄黄、 赭石、 磁石、 金银花、 天花粉、 甘草 、葛根、 胆膏 、玄参、 栀子、 麦冬 、黄岑 、郁金 、板蓝根 、地黄、 蒲公英、 人工牛黄、 珍珠 、朱
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鹿血、牛髓、紫河车、鹿茸、茯苓、黄芪(蜜制)、白芍、当归、党参、熟地黄、白术(麸炒)、制何首乌、大枣、山楂(炒)、麦芽(炒)、鸡内金(炒)、知母(盐制)、大黄(酒制)、花生衣。辅
人参、莲子、白芍、琥珀、牡蛎、龙骨、鹿茸、秋石、鹿尾、陈皮、牛膝、砂仁、木香、当归、黄芩、川芎、红花、续断、沉香、鹿角、大枣、茯苓、甘草、地黄、党参、木瓜、黄芪、锁阳、远志(制)、麦冬、苍术、清半夏、
丹参、熟地黄、生地黄、女贞子(制)、旱莲草、珍珠母(煅)、石菖蒲、首乌藤、合欢皮、五味子。养血安神,滋补肝肾。用于肝肾阴血不足所致的头昏,耳鸣,心悸,健忘,失眠。
人参、鹿茸、柏子仁(制霜)、当归、白芍(土炒)、五味子、茯苓、甘草、肉苁蓉、地黄、川芎(炒)、酸枣仁(炒)、熟地黄、猪脑提取物。辅料为:淀粉、硬脂酸镁、滑石粉、蔗糖。镇静,安神。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健忘
蛹虫草菌粉。补肺益肾、止咳化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证属肺肾气虚、肾阳不足者。症见咳嗽气喘、咯痰、自汗、恶风、易感、身寒肢冷、腰酸肢软、乏力、头昏耳鸣等。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