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 ,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主治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胃不和者。
《内经》认为胃脘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肝属木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脾胃属土,肝旺则易克脾胃。若忧思恼怒,情志伤肝,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中焦气机不畅,常发为胃痛。本例因病后脾胃受损,肝气郁滞,属肝脾不和之证。
此案患者辗转多家医院诊治,历经西药抗菌消炎,中药清热利湿、收涩止带而罔效,夫妻不睦,痛苦异常。由此我们体会,临床治疗尤其是疑难病证,应当辨证与辨病结合,详察病因,谨守病机,乃临床取效的关键。《内外伤辨惑论》曰:恶血必归于肝。
郭老对肝胆病,强调临床必须肝胆相合诊治。二者互为表里,相助互用。肝主疏泄有助于胆汁的排泄,胆腑之通畅有利于肝气的调畅。因而认为,此患者结石乃肝郁气滞,胆腑气机不利,胆汁排泄不畅,日久所成,治疗重在疏肝利胆,化坚排石。
四逆散所治“四逆”,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其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唯气不宣通,是为逆冷”。
在临床上,对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及其加减方,除了治疗外感热病因邪热郁于里而致的四肢逆冷证候外,更多的是用于各种内、妇科疾病。
此证相当于中医之“吐酸”,可伴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是贲门癌术后及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究其病机主要为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旋覆代赭汤为脾胃气虚,痰浊中阻,胃气上逆,本虚标实而设,《伤寒论》言:“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柴胡10克,黄芩10克,胆草12克,栀子10克,川军(后下)15克,石决明18克,车前子10克,甘菊15克,谷精草10克,密蒙花18克,牡丹皮10克,枣仁(炒)30克,丹参25克,川楝子10克,枳实1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等分疏肝和脾,解郁透热。治少阴病,阳郁于里,致患热厥;以及肝失条达,气郁致厥,手足厥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脉弦细。
川柴胡8分,炒枳实1钱,生白芍1钱,清炙草8分,干姜5分(拌捣北5味3分),桂枝尖5分,浙茯苓4钱,干薤白5枚(烧酒洗,捣),淡附片5分。达郁通阳。主伤寒邪传少阴,火为水遏,阳气内郁,不得外达,水气上
甘草10分(炙),枳实10分(破,水渍,炙干),柴胡10分,芍药10分,五味子5分,干姜5分。少阴病,四逆,咳或下利。
(仲景。此和解之寒剂,因名四逆,附次于此。)治伤寒少阴证,阳邪入里,四逆不温,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阳邪故小便四肢柴胡芍药(炒)枳实(麸炒)甘草(炙,等分,为末。)水调饮。咳加五
霍某,女,46岁。言称素有虚劳之疾,月余来心下、胸胁憋胀疼痛,饥不欲食,食后化迟,嗳逆频频,大便干秘,三四日始一行,腰脊酸困,头枕空痛,五心烦热,咽部作痒,咳嗽痰黄,口渴思饮。望其形体消瘦,舌红瘦无苔
治少阴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主之。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
川柴胡三钱 枳壳二钱 白芍三钱 甘草钱半四肢厥冷,谓之四逆。仲景四逆汤,皆用温药,乃以热治寒之正法。至四逆散,则纯用清疏平和之品,亦能治四肢厥冷者,何也?盖虚寒固有四逆症,亦有热遏于内,不得四达,而亦
(有加减法见少阴下编本条下)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少阴病,四逆,泄利下重,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者,四逆散主之。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达于四肢,因而厥逆,故四逆多属于阴。此则泄利下重,是阳邪下陷入阴中。阳内而阴反外,以致阴阳脉气不相顺接
柴胡十分枳实十分(炙)芍药十分甘草十分(炙)上四味,各十分,捣筛〔法〕,白饮和服方寸匕〔法〕,日三服〔法〕。四逆散,与四逆汤药品皆异者,此四逆由于热深而厥也。《素问·厥论》云∶阴气虚则阳气微热芍药此药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成注引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枳实甘草之苦甘。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
贾某,女,33岁。2013年7月9日初诊。主诉:大便困难6年余。患者6年前因工作压力大出现排便不畅,二三日一行,便质不燥,排便后仍有便意,情绪不畅则加重,曾服用麻子仁丸及疏肝解郁颗粒疗效不
王某,女,61岁。2016年7月10日初诊。患者因“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10年”就诊,既往多次盆腔手术史,每在尿路刺激症状加重时行抗炎治疗,尿检正常时仍有明显排尿不适及尿频。膀胱镜检查
李某,男,50岁。2013年12月20日初诊。主诉:右上腹部间断性胀痛2年余。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牵引肩背,饱食及过食油腻后加重,经某院B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直径约0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