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可清,女,主任医师,教授,心内科主任,1984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担任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中医药学会理事、潍坊市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慢性心衰、各类心律失常、心肌炎、各类心肌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胆固醇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及内科疑难杂症。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7项,分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中气不足所致胸痹临床以胸腹隐痛或闷痛,心悸易惊,纳食呆滞,胃脘胀满,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缓无力为辨证特点。此乃因中气虚损,清气下陷所致。治应益气补中,健脾和胃。药用:黄芪、人参、白术、茯苓、半夏、山药、木香、砂仁、丹参、谷麦芽。服药后胸痛消失,可以原方改配丸药调理善后。
本例既有阴虚阳亢火炎之象,又有下焦阳虚阴盛之征,概括其基本病机为心肾亏虚,阴阳失调。治以补益心肾,调和阴阳。除用桂甘龙牡汤温通心阳外,更以仙灵脾配地黄,仿二仙汤意,补益肾之元阴元阳;黄连清泄郁热;丹参、川芎、 红花、石菖蒲怯瘀化痰,通行血脉;党参、麦冬、生地补益 心之气阴。诸药合用,而令寒热平调,阴阳相济。结合兼证,略施加减,得收佳效。
在治疗心脏疾患时,唐老师指出:须注重心肝同治,特别是气机郁结、气阴两耗的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病症,心肝同治尤多,用药首选太子参、合欢皮,随症施方,每每应手取效。用此二味意在益气和阴、舒畅心脉,令心气旷达,木气疏和,则胸痹心痛即可蠲除。
痰浊壅塞所致的胸痹,约占脾胃失调所致胸痹患者的三分之一,运用健脾涤痰法有效。由于人们饮食习惯与生活条件的变化,痰浊夹热者较多,本例心烦,口苦,舌苔黄腻,是兼夹蕴热之象。治以健脾涤痰法有效。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温经散寒之剂,原方为治疗少阴表里俱寒之证,一麻黄散寒,附子温阳,细辛温经,三药组方补散兼施。本病例为痰瘀交阻、心阳不振,属虚寒型胸痛。处方中一麻黄宣通心阳,附子温助肾阳,通阳温运并举,内外调治,使虚阳振奋,并在温阳基础之上加失笑散、延胡索、赤芍活血化瘀。诸药合用,使阳气振奋、痰瘀化解,气血运行,诸症自解。
本例胸痹由于久服芳香温通之剂,辛散太过,耗气伤阴,心阴亏虚,心神失养,然心本乎肾,肾为五脏阴阳之根本,心肾关系至为密切,故采用心肾同治之法。
陶某某,女,62岁。病史:慢性咳嗽,反复发作,已十余年,近一个月来,经常胸闷胸痛、咳嗽、喘息不得卧。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胸部透视见:两肺纹理增深,肺野透亮度增加,主动脉延伸迂曲。
李某,女,50岁。病史:觉左胸不适2年。经西医诊断为冠心病。5天前因过劳、情志不畅,突感左胸剌痛难忍,头晕气短,恶心欲吐,力不能支而摔倒在地,经急救缓解,冠脉造影大血管轻度狭窄。此后,胸痛
王某某,女,49岁。病史:患者因过度劳累,四小时来左侧胸部绞痛阵作,夜间胸闷气短,心悸不安,心率每分钟40次,心电图提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曾服阿托品等治疗,效果不显着。刻诊:胸闷如压,心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