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类以发热、出血、休克以及致死率很高为特点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休克、全身疼痛、头痛、腰痛以及眼眶痛等,目前临床上并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情凶险,传变迅速,病理变化极其复杂,涉及全身多个脏器,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根据本病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流行性和传染性,认为其属于中医学温疫、疫疹、疫斑范畴。
患者2天前突然畏寒,发热,伴头痛,腰痛,次日畏寒消失,高热不退,今晨体温39.9℃而来院就诊。刻下:高热,微汗,口渴欲饮,恶心呕吐,大便秘结(2日未解),头痛,眼眶痛,腰痛,全身痛,小便短赤。查体:体温40.3℃,脉搏10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0/70mmHg,精神萎靡,神志清楚,面红目赤,颈胸潮红,皮肤黏膜隐有少量出血点,心率102次/分,心律齐,两肺(-),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两侧肾区触痛(+),叩击痛(++)。
本例乃属气营两燔,热入营血的极期,先投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加减,尚难控制病势,不仅斑色深紫,热毒炽盛,且见瘀热里结,阳明腑实,转方凉血活血、化瘀护阴,配用硝、黄通腑,仿《温疫论》桃仁承气汤加味,便通热泄,取得逆转。
医案一曹某,女,56岁。以“头痛发热腰痛4天”为主诉,1983年12月9日入院,初诊。入院时恶寒轻,发热重,少汗,头痛,腰痛,纳差,恶心欲吐,大便2日未解。查体:体温40℃,脉搏115次/分,呼吸26次/分,急性面容,面红目赤,口腔上腭见针尖样网状出血点,腋下皮肤见针尖样出血点,腰部叩击痛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54×109/L,中性80%,淋巴12%,尿蛋白(+++),并有管型。诊断为流行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芍药、甘草(炙)各四两(12g)。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足温者。现常用于治疗肌肉痉挛、老年腰腿痛、胃扭转、腹痛、消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温下寒实,涤痰破结。主治寒痰冷饮结于胸膈的寒实结胸证,胸胁或心下硬满疼痛,畏寒喜暖,喘咳气逆,短气,大便不通,舌淡苔白厚腻,脉沉迟。本方以畏寒喜暖、
石膏(碎)一斤(50g),知母六两(18g),甘草(灸)二两(6g),粳米六合(9g)。清热生津。主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现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
麻黄六两(12g)、石膏半斤(25g)、生姜三两(9g)、甘草二两(6g)、大枣十五枚。疏风解表,宣肺利水。治风水证,症见发热、恶风寒、一身悉肿、口微渴、骨节疼痛;或身体反重而酸、汗自出;或目窠上微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