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三。即《小儿药证直诀》。具有滋阴补肾,肾阴亏虚之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肝肾不足,真阴亏损,精血枯竭,舌燥喉痛,虚火牙痛、牙漏、牙宣等证。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绛红,少苔,脉细数。睡眠时牙龈出血,醒后血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浮肿,按之没指,腰膝酸软无力,小便黄而不利等。
阴阳在人体的分布规律是上部为阳,下部为阴;脚背为阳,脚底为阴。随着自然界的阴阳消长,人体也是午时阳气最盛,而子时以前阴气最盛,而阴气最盛的部位应该在脚底(身体的最下处)。耄耋之人,肾阴已虚,其虚最容易在本应最盛的部位表现出来,那就是脚底了。
中医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主要指排便过程不顺畅。患者原本大便正常,晚睡后大便开始不规律,并逐渐加重。第一考虑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滞留时间过长,引起排便困难,同时经常晚睡耗伤真阴,肠道津液不足,濡润不够,而成便秘。
消渴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补气养肾阴、固摄心液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本案患者表现一派气虚之候,故以益气养阴为治。《医学心悟·三消》云:“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和生脉散并主之。”
盗汗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盗汗的定义为:“或睡着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丹溪心法》说:“盗汗属血虚、阴虚。”《景岳全书》认为:“盗汗必属阴虚也。”《临证指南医案》云:“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患者月事混乱起病,任脉虚,太冲脉气血衰少,天癸枯竭,阴不潜阳,虚阳上扰,见睡眠障碍、多梦及口干、心烦、烘热感。腰为肾之府,肾气不足,腰背酸痛。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属水,脾胃属土,肾阴不足,“水反悔土”,胃阴匮乏,故胃脘不适,空腹时尤甚,伴烧灼感。观察患者形体偏胖,本为痰湿之体,故见薄腻苔。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持续达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净者,称经期延长。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于月经期子宫内膜剥脱后,下周期卵巢新的卵泡发育迟缓或欠佳,所分泌的雌激素不足,以致子宫内膜不能再生修复已剥脱的创面而出血。
熟地黄20克,山药10克,牡丹皮10克,泽泻10克,萸肉10克,茯苓20克,肉桂3克,寸冬10克,石斛5克,半夏10克。滋补肾阴,引火归原。主肾阴虚损。
六味地黄汤加生脉饮。虚劳,火盛刑金者。
熟地黄5钱,淮药〔淮山药〕8钱(炒),僵蚕1钱5分(姜汁炒),云苓3钱,牡丹皮(去骨),泽泻(盐水炒)1钱,麦冬(去心)1钱,炙草1钱,龙眼3粒。白喉愈后,阴虚有热者。
生地黄12克,萸肉6克,山药6克,牡丹皮6克,泽泻6克,茯苓9克,竹叶9克。滋肾养阴,佐以清虚火。主肾水衰惫,虚火上炎。
熟地黄5钱,淮山2钱,柴胡1钱5分,萸肉1钱5分,茯苓1钱5分,牡丹皮1钱5分,泽泻(盐水炒)1钱。久疟热未退,口干唇焦。
熟地黄2两,山药8钱,山茱萸8钱,牡丹皮6钱,泽泻1钱,白茯苓3钱,人参1两,麦冬1两,黄芪5钱。肠痈,小腹痛甚,淋沥不已,精神衰少,饮食无味,面色萎黄,四肢无力,自汗盗汗,夜不得卧,因水衰而不能润肠
六味地黄汤加柴胡、肉桂。阴虚感时,寒热如疟,其寒如冰,其热如烙。
元熟二两,光条、枣皮各—两,云苓、粉丹各一两,泽泻五钱,无引。内障初起,昏雾不明。又一方用枸杞四两,白菊花二两,火酒三斤,泡服即明。凡男女内障眼病,有白云遮蔽瞳人,加绿豆、豌豆大者,名为老油下坠。先用
阳虚者,气多陷而不举,故补中益气多用参、、术、草,甘温益气,而以升、柴辛平助以上升;阴虚者,气每上而不下,故六味地黄丸多用熟地、萸肉、山药,味浓体重者,补阴益精,而以茯苓、泽泻之甘淡助之下降。气陷者多
(自酌)治五脏六腑。内伤外感。一切火症。宜随症加减。亦临症之要也。生地(八钱)丹皮(四钱)茯苓(四钱)泽泻(四钱)怀山药(二钱)山萸肉(八分)水煎。○如欲补水。加知母黄柏。○补金。加百合桔梗。○补肝木
治遗精,并治一切溃烂,不能敛口者,立效。熟地山萸山药泽泻丹皮云苓煎服。如治遗精,删去泽泻,加入龙骨、线鱼胶二味。
滋水制火,则无上盛下虚之患。大熟地(四钱)山萸肉(去核)山药(各二钱)丹皮茯苓泽泻(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本方加肉桂、熟附子各五分,各八味地黄汤。若为丸,十倍其药,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地黄饮子(见真中)
熊某某,男,63岁。2007年11月29日初诊。诉反复出现乳糜尿40余年,再发半年。患者于20世纪60年代曾因感染丝虫病出现乳糜尿,经治后好转。此后40年内反复出现乳糜尿,经治疗皆可减轻症
冯某,女,58岁。2015年9月21日初诊。患者睡眠障碍5年。5年前月经混乱,出现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心烦,伴腰背闷胀不舒,口干,自觉烘热,但测量体温正常,夜间尤甚;经常胃脘部不适感
张某,女,85岁。2020年8月27日初诊。主诉:腹胀乏力、目黄肤黄尿黄1月余。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伴目黄、肤黄、尿黄,腹围增大,间断恶心欲吐,当地医院查肝脏MRI提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