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男,1956年1月5日出生,中医内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仝小林长期从事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率先将现代糖尿病的中医病名概括为“糖络病”,并对其重新进行中医分类、分期、分证,针对早中期糖尿病中医理论认识的空白,在继承经典基础上,创新《内经》脾瘅理论,首创“开郁清热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解决了“中药不能独立降糖”的历史性难题,建立了糖尿病络病理论指导糖尿病并发症治疗,形成了从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早中期至并发症期的中医系统诊疗体系 。
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干燥块茎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药用历史悠久。半夏性味辛温,有毒,归肺、脾、胃经。其在《本经》中位列下品,《本经》云:“下药主治病以应地......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可见其“直主攻击”之势。半夏为祛痰要药,《本草新编》言半夏“片则力峻,曲则力柔,统治痰涎甚验”。
现代人多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此患者BMI27.34,属超重体型,且舌苔厚腻,可见是由宿食痰滞,酿而生热,壅遏于中,胃气失和,炽火上逆,扰动心神导致不得眠。《张氏医通·不得卧》言:“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黄连温胆汤出自清·陆子贤之《六因条辨》,是治疗痰火扰心的效方。
湿邪为病,亦有外湿、内湿之分。治外湿,但加强排湿而已,重在清利,六一散加金银花。治内湿,当分在肾在脾。在肾,渗湿(如茯苓)、利湿(如泽泻);在脾,化湿(如佩兰)、燥湿(如苍术)。
仝小林强调,火郁常由脾胃气虚或阳气被遏所致,故其火郁辨证要点为:1.烫(自觉)而不热(他觉);2.炎而不(舌色)红; 3.反复长期;4.百治不效,按实火治不效,按虚火治也不效,百治不效,是火郁的重要辨治要点。
《王旭高医案》记载:“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冷如冰。”该患者患糖尿病17年有余,壮火食气,耗散脏腑元气,已进入到糖尿病发展郁热虚损四阶段中的“虚”、“损”阶段[4]。气虚血瘀,寒凝经脉,则见四肢疼、麻木、凉的“经络寒”症状,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活血,温阳通脉。
子宫好比土地,热了、寒了、旱了、涝了、瘀了、营养不良、营养过剩都不行。种子,首先要改善环境。仝小林教授治不孕,遵照此训,多收宏效。热了,清经汤;寒了,大温经汤;旱了,玉女煎;涝了,苍附导痰汤;瘀了,少腹逐瘀汤;营养不良,十全大补汤;营养过剩,大黄黄连泻心汤。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