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为祛湿剂,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主治膀胱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停者。
《伤寒论》中的五苓散是仲景为太阳病蓄水证而设,蓄水证的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水不下输,津不上布;证候表现为小便不利、烦渴、舌苔薄白而滑润。本证小便不利为主要特征,小便不利的产生,责之于膀胱气化不利。本方主治太阳病表邪未解,内传膀胱经,致膀胱经气不利,水蓄下焦,形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证。五苓散由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五味药组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通阳功能。
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性决定了遗尿易发生于小儿的发病特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阴阳之气渐充,遗尿可自行消失。本案患儿自幼尿床,至7岁仍未止,平素体虚易感冒,可知其先天肺气虚弱,肾气不充。肺卫不固,营卫不和,故自汗、盗汗;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故遗尿、尿多。故可予五苓散化气利水。
本病诊断明确,治疗获效却不容易,当属难证之列。诊治此类病症,临床当注意三点:其一,要仔细审查病机,抓住主要矛盾。本案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寒、热、湿、瘀、虚等证象皆备。然结合病因、病程、症状、舌脉综合分析,则以肾阳亏虚为其根本。
虚劳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的,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慢性病虚弱证候的总称。多见于西医学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和功能衰退性疾病。
水湿内停,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水湿阻中,脾胃失和,胃气上逆则呕吐,脾湿下注则泄泻,二者兼有则成上吐下泻之霍乱证。痰饮与水湿异名同类,湿聚则为痰,水停则为饮,水湿停聚,久而不去则成痰饮,痰饫上泛,肺气不利,则吐涎沫,短气而咳。痰饮为阴邪,易蔽阻阳气,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脐下悸动,头晕目眩。
患者因多年患病神经紧张,调节失常,而致膀胱功能失常。小柴胡汤调和三焦,可以疏解紧张情绪。五苓散为治水之圣剂,对于水液失常的小便不利或尿急,尿频,尤为适宜,故两者合用起效甚速,效如桴鼓,出乎所料。
漂白术2钱,白云苓2钱,结猪苓2钱,宣泽泻2钱,青化桂1钱,藿香梗1钱,宣木瓜1钱,西砂仁1钱。暑月不慎口腹,过食生冷瓜果,凉茶冷水,以致寒凉伤脏,而为呕吐、泻利、腹痛。
五苓散、清心莲子饮。消肾,小便白浊,有浊无渴。
五苓散加阿胶1钱,川芎1钱,炙草1钱,当归3钱,艾叶3钱,白芍4分,熟地黄4分。尿血,其人素好色,属虚者。
猪苓(去皮)十八铢(9g)、泽泻一两六铢(15g)、白术十八铢(9g)、茯苓十八铢(9g)、桂枝(去皮)半两(6g)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
五苓散去桂(末)1两,滑石(末)1两。小便闭,少腹胀满有形。
猪苓5钱,白术5钱,赤茯苓(去皮)5钱,泽泻7钱半(一方加羌活)。婴孩吐泻。
大附子1枚(挖空,入五苓散在内,炮熟)治阳气不足,水饮内停,翻胃吐食。
桂枝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党参15克,附子10克,乌药12克,木香10克。温肾通阳,化气行水。主肾阳虚,膀胱气化失常。
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肉桂因湿眼肿,并水泻,小便不利,此方主之。经曰∶诸湿肿满。又曰∶湿胜则濡泻。水道不利者,湿并于大肠故也。经曰∶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泻为阴,二苓、泽泻之功用也。脾土健顺,则能制湿,膀胱气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半)茯苓(十八铢)桂(半两去皮)白术(十八铢)上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成氏明理论云。苓。令也。号令之令。通行津液。克伐肾邪。专为号令者。
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汤主之(脉浮为表证仍在,便秘热渴为腑证已急,用此两解表里);及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
药中之宝五苓散,专治伤寒有大功。阳证见时须去桂,阴加附子水煎浓。狂言乱语辰砂末,头目疼痛入川芎。咳嗽多加五味子,心气不定麦门冬。胃中呕逆人参妙,痰多半夏喜相逢。定喘马兜零最好,苍术去湿腹中空。小便涩闭
张某,女,7岁。素日饮食不节,加之玩耍坐卧于湿地,时已仲秋,闷热不减盛夏,其脾阳受困,由斯可见。晨起,睑下肿如卧蚕,全身亦肿,小便减少,大便稀溏,纳谷不思,神疲嗜睡,舌淡嫩,苔薄白,脉缓无力。化验小便
治烦渴饮水过多,或水入即吐,心中淡淡,停湿在内,小便不利。官桂(一两) 茯苓 猪苓 白术(以上各一两五钱) 泽泻(二两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服,不拘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如瘀热在里
神治脾虚湿热作泻。留白广皮(三两,炒)苍术(四两,炒黄)白术(五两,炒黄)白茯苓(六两焙)甘草(二两,炙)白扁豆(六两,炒黄)泽泻(二两,炒)共为细末,每用黑砂糖调煨姜汤下,量人大小轻重。
治伤寒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心胸郁闷,唇口干焦,神思昏沉,狂言谵语,如见鬼神,及瘴疟烦闷不省者。木猪苓(去黑皮) 白术(洗,去芦) 泽泻(洗,剉) 赤茯苓(去皮) 辰砂(研。各十二两) 肉桂(去皮,八两
张某,女,31岁。2011年9月18日初诊。反复尿血2年余。2年前患者因反复尿血于2009年6月13日在某院行肾穿刺活检术,诊断为IgA肾病,病理结果示:穿刺组织在光镜下见11个肾小球,其
患者,女,48岁,2020年6月22日初诊。主诉:腹疼,腹胀伴纳差、乏力4天余。症见:神清,精神差,痛苦面容,腹部胀痛,进食后尤甚,偶有胸闷气短、疲乏无力,活动严重受限,纳差,夜寐欠安,舌
欧阳某,男,15岁。初诊:1997年11月29日。反复全身浮肿1年。患者于1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全身浮肿,初起于眼睑,晨起明显,活动后浮肿明显,休息无缓解,伴尿量减少、精神疲倦、食纳差等,无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