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中药名。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sis(Turcz.)Ba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成熟果实。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主治久咳虚喘,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津伤口渴,消渴,心悸,失眠,多梦。
五味子有固涩收敛、益气生津的功效,对于胃阴不足型的胃炎患者有较好疗效。这类胃炎患者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他类型胃炎久病久治伤阴的患者,症状表现为胃痛日久、胃部微灼痛或嘈杂不适,口干纳呆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苔薄白等。
不同地势对栽培五味子的影响较大自然条件下,五味子主要分布山地背阴的林缘及疏林地,自然生长,产量极低,人工栽培,经5年观察实践证明
五味子又名五梅子。载《神农本草经》。系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薰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五味子降转氨酶是通过现代药理学验证过的,《中药大辞典》就有单用五味子粉降转氨酶的记载。20世纪60~70年代曾风行一时,如今通过中医临床观察,有些降酶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五味子的性味和功能主治不宜于实证,所以,用五味子降酶忌用于实证患者。
熟附子(先熬2小时)12g,麻黄6g,细辛3g,桂枝6g,法半夏9g,白芍12g,炒北五味子9g,百部9g,炒白果仁9g,炒葶苈子6g,川贝母末(冲服)6g,鹿角胶9g,海浮石15g。温肾祛湿清痰。主
炙麻黄6g,炒杏仁(苦杏仁)10g,紫菀10g,款冬花10g,五味子10g,炙百部10g,地龙10g,炙黄芪15g,太子参15g,桃仁10g,丹参15g,淫羊藿10g。补气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主治
黄芪 当归 桂心 甘草(炙)陈皮 白术 人参各30克 白芍药90克 熟地黄 五味子 茯苓各X克 远志(去心,炒)15克补气益血,养心安神治脾肺气虚,营血不足,倦怠无力,食少气短,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虚
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6g。补肺益气,养阴生津。治热伤气阴,肢体倦怠,气短懒言,汗多口渴,咽干舌燥,脉微;久咳肺虚,气阴两伤,干咳少痰,短气自汗,脉虚者。现用于中暑、小儿夏季热、功能性低热及其
肉苁蓉3分,五味子3分,菟丝子3分,远志3分,蛇床子4分。男子五劳七伤,阴痿不起,为事不能。
鹿角霜10两,鹿角胶4两,人参4两,杜仲3两(姜汁拌炒),川牛膝4两(酒洗),白茯苓4两,芡实4两(粉),黄柏4两,川当归3两(酒洗),干山药4两(炒),黄芪4两(酒炒),知母4两(盐水炒),怀生地黄
知母 贝母 天冬 麦冬 款花各9克 天花粉 薏仁 五味子各6克 粉草 兜铃 紫菀 百合 桔梗各3克 阿胶 当归 地黄各12克 紫苏 薄荷各4克主劳证久嗽,肺燥成瘘者。血盛,加蒲黄、茜根、藕节、大蓟、小
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2两。伤寒5-6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而咳者。
红木香、紫金藤、紫荆皮、盘柱香、内红消、风沙藤、小血藤、长梗南五味子、盘柱南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
北五味子、辽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香石藤、铁骨散、小血藤理气健脾;活血调经。主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痛经;月经不调;风湿痹痛;跌打扭伤
解毒;止血;止泻。主肠炎;痢疾;崩漏;先兆流产;荨麻疹
盐麸子、叛奴盐、盐梅子、木附子、盐肤木子、假五味子、油盐果、乌酸桃、红叶桃、红盐果、盐酸果、盐酸白生津润肺;降火化痰;敛汗止痢。主痰嗽;喉痹;黄疸;盗汗;痢疾;顽癣;痈毒;头风白屑
五味子[云南]、过山龙镇咳,滋养,强壮,止泻,止汗。
香石藤、大伸筋、铁骨散、小密细藤、接筋藤、黄袍小血藤、满山香[云南]祛风利湿,理气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胃痛,月经不调,肾炎。
内风消、小血藤、过山风、自钻、风沙藤祛风活血;行气止痛。主风湿骨痛;胃痛;疝气痛;月经不调;荨麻疹;带状疱疹
肉中酸甘,核中苦,辛咸,故名五味。入肺肾二经。滋肾家不足之水,收肺气耗散之金,强阴固精,止渴止泻,定喘除嗽,敛汗明目。东垣云:五味子收肺气,乃火热必用之药,故治嗽以之为君。但有外邪者不可骤用。丹溪云:
治支饮,手足冷,多唾口燥,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面热翕然如醉,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眩冒,呕肿。茯苓(四两)桂心甘草(炙,各三两)五味子(二两半)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
之才曰:苁蓉为之使,恶葳蕤,胜乌头。恭曰: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本经》但云味酸,当以木为五行之先也。雷敩曰:小颗皮皱泡者有白色盐霜一重,其味酸咸苦辛甘味全者真也。气味酸,温
治小儿风冷入肺,上气气逆,面青,喘迫咳嗽,昼夜不息,食则吐不下方。五味子当归(各半两)麻黄干姜桂心人参紫菀甘草(各一两)款冬花细辛(各三铢)大黄(一两半)上十一味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儿六十
用生脉散加杏仁陈皮生姜水煎服治肺虚作喘脉大者
【本经】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生山谷。味酸、微苦、咸,气涩,入手太阴肺经。敛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泄,善收脱陷,最下冲逆。《伤寒》小青龙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
五味子∶性温,五味俱备,酸、咸居多。其酸也能敛肺,故《神农本草经》谓主咳逆上气;其咸也能滋肾,故《神农本草经》谓其强阴益男子精。其酸收之力,又能固摄下焦气化,治五更泄泻、梦遗失精,及消渴小便频数,或饮
气味酸,温,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陈修园曰∶五味子气温味酸,得东方生长之气而主风。人在风中而不见风,犹鱼在水中而不见水。人之鼻息出入,顷刻离风则死,可知人之所以生者,
人参、枸杞子、地黄、阿胶、五味子(制)、党参、熟地黄、女贞子、麦芽炒、太子参、何首乌(制)、当归、陈皮、玉竹、茯苓、谷芽(炒)、黄精(制)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用于身体虚弱,气短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桔梗、知母、前胡、陈皮、大黄(制)、甘草(炙)、川贝母、石膏、苦杏仁、紫苏叶、葶苈子、款冬花(炙)、百部(炙)、玄参、麦冬、密蒙花、天冬、五味子(制)、枳壳(炒)、瓜蒌子、半夏(姜制)、木香、马兜铃(
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雄性柞蚕蛾、石斛、韭菜子、肉苁蓉、淫羊藿、蜂花粉(破壁)、五味子、沙苑子、阳起石(煅)。补气助阳,益精生髓。用于肾阳虚所致腰膝酸软,耳鸣,畏寒肢冷。
全鹿干(或鲜全鹿肉)、红参、熟地黄、地黄、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炒)、杜仲(炭)、芡实(炒)、黄芪、川芎、山药、女贞子、肉苁蓉(制)、巴戟天(盐制)、白术(炒)、茯苓、补骨脂(盐制)、制何首乌、白芍
人参、黄芪、党参、麦冬、当归、炒白术、地黄、制何首乌、五味子、陈皮、地骨皮、鹿茸、淫羊藿。辅料为蔗糖、蜂蜜、山梨酸钾。益气养血。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气短心悸、面色不华、体虚乏力。
黄精 枸杞子 茯苓 苍耳子 淫羊藿 远志 大枣 五味子 酸枣仁 麦冬 龟甲 鹿茸 鹿角胶 熟地黄 人参补气血,养心肾,健脑安神。用于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头晕心悸,身倦无力,体虚自汗,阳痿遗精。
北沙参、枸杞子、麦冬、川楝子、五味子、当归、地黄、当参、桂枝、人参。养阴清热,滋补肝肾。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后综合症。
人参、川贝母、细辛、五味子(制)、芥子(炒)、蜂蜜(炼)。健脾化痰,补肺益肾,止咳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属于虚寒型咳嗽,气喘者。
1.先按用量将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材装入透气性好的布袋中。2.将布袋放入砂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浸泡5-10分钟。3.开火煮沸,等水沸腾后转小火慢煎20-30分钟,煮完后将药袋捞出。4.将药汁倒入
颜色不同一般生五味子的颜色是鲜红色的;而熟五味子的颜色是红中偏褐色的,有时候还会出现黑褐色的情况,。干湿度不同一般生的五味子是新鲜的,用手掐可以明显的看到水分;而熟五味子是很干燥的,摸起来不会有粘手的
补肾宁心五味子有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常用于盗汗、遗精、肺虚咳嗽、久泻久痢等症状,若是用于遗精,可以配伍桑螵蛸、煅龙骨同服,如果是治疗久泻久痢,可以搭配肉豆蔻、芡实等一起泡水,对于肺肾两虚所致的虚
1.质地要干,无明显水分,不粘手。2.外形呈不规则球形或椭圆形。3.挑选五味子以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皱缩,肉厚,质柔润,内有肾形种子卜2粒为佳;表面黑红、暗红或淡红色,皱缩,肉较薄,内有肾形种子1-2
绿豆、五味子等中草药成分,经研究也具有一定的解酒护肝功效。如取50克绿豆、10克甘草,加适量红糖煎服,可醒酒,如单用绿豆煎汤,亦有一定功效。五味子,性味酸、甘、温,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之功,
1.外感风寒无汗证者,忌用人参麦冬五味子敛阴止汗,因为五味子酸涩收敛,汗不出,外邪难去,可能导致病情加重。2.人参麦冬五味子用药的辩证要点是“久咳肺虚”,如果有实邪表现,痰多咳嗽者,当忌用。3.余热未
具有一定酸味。五味子是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一般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然后就可以煮水或者煮茶进行食用了,五味子味酸性温,吃起来口感是酸的,将其熬水之后,其中的酸性成分会稀释
从中医角度来讲,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久嗽虚喘,梦遗滑精,久泻不止,自汗盗汗,心悸失眠等症,单独用它泡水代茶饮对轻度的失眠患者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重度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