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称为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又称痛性抽搐。常于40岁后起病,女性较多。常因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被压迫,多种病因侵犯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根或脑干感觉核导致。
三叉神经疼属于中医学所说的偏头疼(偏头风),其疼痛部位在头部一侧或左或右,耳前后和耳上下以及一侧颜面部位,属少阳经,是风寒之邪侵居少阳之位,阴寒窃居阳位,羁居日久,使少阳经络瘀滞不通则疼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烈疼痛,常在口角、鼻翼等处存在敏感区,日常生活中如洗脸、刷牙等活动易触碰敏感区而引发疼痛。反复剧烈疼痛易导致患者出现心理应激突出的情况,影响睡眠质量,引发焦虑、烦躁甚至抑郁等消极情绪。
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学“面痛”、“面风痛”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与外感之邪、情志不调、外伤等因素有关,王师认为本病患者年老体弱,久病入络,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致气滞血瘀,面部气机痹阻,经络不通,不通则痛,遂发为面痛。
三叉神经痛飞针刺激部位患侧面侧线,顶旁2线,项侧线,手阳明线,足厥阴线,背侧1线上胸段。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分外感、内伤两种,头面位于人之顶部,外感致病,每与风邪有关,风性升发向上,高巅之上,唯风可及,风邪挟杂寒邪、火热、痰浊,以致风寒凝滞、风火上灼、风痰阻滞面部经络,不通则痛,病情迁延,寒、痰内壅也会化火生热。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短暂的,阵发性的,闪电样的剧痛。三叉神经分为眼支、上颌支及下颌支。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每次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每日可反复发作数次至数十次,间歇期可无症状,且无三叉神经器质性病变的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后者疼痛时间较持续,面部皮肤感觉障碍,且有原发病可查。
三叉神经痛俗称“面颌痛”、“颊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性、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局部无焮红肿胀,好发于40~60岁女性,多为单侧突然发病。
蔓荆子60g。祛风止痛。主治三叉神经痛。
白芍、生牡蛎各30克,丹参、甘草各15克。柔肝潜阳,和络熄风。主肝阳上亢,上扰清窍。(三叉神经痛)
全蝎、蜈蚣各等分祛风止痉,通络止痛。主治痉厥,四肢抽搐,舌淡红,脉弦;顽固性头痛、偏头痛、关节痛等。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破伤风、癫痫、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也用于流脑
葛根四两(12g),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去皮)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芍药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发汗解表,升津舒筋。治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
芍药、甘草(炙)各三两(9g),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6g)。扶阳益阴。治伤寒发汗后阴阳俱虚,反恶寒;疮家发汗成痉。现常用于治疗阴虚失养、阳虚失温所致筋脉挛急疼痛诸证,如颈椎综合征,三叉神经痛,
麻黄、黄芪、芍药、炙甘草各三两(9克)、川乌(哎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五枚(9克)温经散寒,除湿宣痹。主寒湿痹阻关节证。骨节冷痛,屈伸不利,舌苔白润,脉沉弦或沉紧。或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因
白芷、白蒺藜、白僵蚕各10克,白附子、全蝎、川芎、肉桂各6克,白芍、地龙各15克,蜈蚣2克。祛风,通络,止痛。主治三叉神经痛。
生白芍30克、钩藤30克、炙甘草9克、全蝎6克(研面冲服)、天麻6克、僵蚕9克、白苣子(莴苣子)10克、郁李仁6克、黑木耳15克。濡润经脉,通经活络,解痉止痛。主治阴亏津伤,筋脉拘急,疼痛痉挛等神经系
这是一种神经功能的症状群,即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暂短剧烈疼痛,而神经功能尚正常。三叉神经痛发病极迅速,有如闪电之势,而疼痛性质剧烈,呈钻刺样、刀割样、火灼样撕裂样剧烈疼痛。疼痛虽然剧烈,
三叉神经痛是相当常见的一种神经疾病,但是常常被误诊,不是将三叉神经痛误诊为是龋齿痛(待全口牙齿都被拔光后疼痛仍然不止才转诊来神经科诊治者不乏其人),就是将其他疾病(例如鼻咽癌或多发性硬化)误诊为是三叉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三叉神经在面部有三个分支,即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三叉神经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继发性三叉神经
邢××,女,67岁。河北省任丘县马家坞乡,农民。【病史】1975年春节,左面部疼痛,其后逐渐转为剧痛,阵阵发作,持续三年之久。任丘××医院,北京××医院等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经针灸、中西药物治疗,未
宁某某,女,42岁【初诊】患三叉神经疼痛有年,曾在神经科治疗。常服镇静剂西药,若停药则头痛即发。面色红赤,舌红唇紫,夜寐梦多,心烦急躁。病属木郁化火,肝热生风,络脉瘀滞之症。先当疏调气机,以解肝郁,用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反复发作的、短暂的、剧烈疼痛的疾患,疼痛大多为单侧性,少数为双侧性。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原因]三叉神经痛有原
邢××,女,67岁。河北省任丘县马家坞乡,农民。【病史】1975年春节,左面部疼痛,其后逐渐转为剧痛,阵阵发作,持续三年之久。任丘××医院,北京××医院等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经针灸、中西药物治疗,未
临床见症:三叉神经共分三支,第一支为眼支,第二支为上颌支,第三支为下颌支,临床上第一支疼痛较少,一般以第二、三支同时疼痛较多。原发者呈阵发性的烧灼疼或刺痛,每次发作数秒钟或1~2分钟,一天可发作数次,
安络小皮伞菌(及其培养基) 乙醇提限物(按干燥品计算) 安络小皮伞菌(及其培养基)粉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用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痛等。
本品为野木瓜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用于风邪阻络型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野木瓜浸膏。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用于风邪阻络型三叉神经痛、坐 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风湿关节痛。
野木瓜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风湿骨痛,神经性头痛,神经根炎,关节痛,肿瘤疼痛,外伤和术后止痛等
汉桃叶。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用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
本品为野木瓜经加工制成的颗粒。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用于风邪阻络型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风湿关节痛。
汉桃叶浸膏1、祛风止痛 舒经活络 2、三叉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 风湿关节痛
川芎、荜菝。温通散寒,活血止痛。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三叉神经痛,症见侧头部,面颧部,唇舌及齿槽发作性疼痛。
涉及三叉神经痛的处方用穴共80多个,计360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0个穴位,依次是下关穴、合谷穴、颊车穴、太阳穴、阳白穴、四白穴、攒竹穴、地仓穴、鱼腰穴、迎香穴。
1.点揉局部穴位以食指和中指点揉颊车、上关、下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2.点揉远端穴位用拇指点揉合谷、外关穴,用食指和中指点按风池穴。3.点揉耳穴拇指放在被按摩者耳廓的后方,食指放在耳廓的前方,分别按
1.颊车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一。功效主治颊车穴为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症,有祛风清热,开关通络的功效。主治牙疼,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