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
脉多沉细而数.或弦涩而短.或弦细而微.左偏大无力.为血虚.右偏大无力.为气虚.六脉形大力薄.为气血俱虚.滑数者有汗.沉涩者无汗.两尺细数者.阴虚火动.宜详辨之.
【症】
潮热者.若潮水之来.不失其时.一日一发.必有定时.于日晡时为多.若一日三五发.即是发热.非潮热也.气虚潮热.热在平旦.肺气主之.血虚潮热.热在晡时.肾气主之.阴虚火动.潮热寝汗者.皆由血气虚损.亦当从金水二脏求之.大抵潮热为虚.发热为实.治各有异.
【治】
平旦潮热属阳.心肺主之.人参白虎汤,加黄芩、日晡潮热.属阴.脾肾主之.四物汤,加白术、陈皮、牡丹皮、地骨皮、知母、黄柏、阴虚火动潮热脉细数.八物汤,加知母、黄柏、麦门冬、柴胡、地骨皮、大抵潮热.宜以四物汤,加柴胡、黄芩、生甘草、辰戌时发.加羌活、午时.加黄连、未时.加石膏、申时.加升麻、夜.加当归、知母、昼.加地骨皮、人参、血虚.多加当归、地黄.气虚多加参、术、黄 、大略如此.临症尤加详审.
【方】
八物汤 治气血俱虚.寝汗潮热.
川芎(七分) 当归(一钱五分) 白芍药(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白茯苓(一钱) 甘草(三分) 地黄(一钱凉血用生补血用熟)
上作一服.姜枣煎.食远服.兼有他症.根据后加减.
一切潮热.并加黄 、黄柏、知母、柴胡、牡丹皮、地骨皮(各等分).
男子血虚.有汗.潮热.本方,去川芎,加黄 (一钱)、陈皮(八分)、远志、五味子(各五分)、官桂(三分)、名人参养荣汤.治有汗潮热咳嗽.
男子气虚.有汗潮热.本方减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白茯苓,加黄 、陈皮、升麻、柴胡、名补中益气汤.有嗽.加麦门冬、紫菀、五味子、黄柏、知母、更妙.
男子血虚.无汗潮热.本方,加陈皮、半夏(各一钱)、枳壳、桔梗、前胡、紫苏、干葛、柴胡(各八分)、名茯苓补心汤.
男子气虚.无汗潮热.本方去川芎、芍药、地黄,加黄 、地骨皮、防风、柴胡(各等分)、薄荷(减半)、名人参清气散.
男子气血两虚.有汗潮热.咳嗽.加知母、麦门冬、牡丹皮、地骨皮、柴胡、贝母、紫菀、(各等分),去川芎.
男子气血两虚.无汗潮热.咳嗽.加秦艽、地骨皮、柴胡(各等分)、紫苏、薄荷(各减半)、款冬花(八分).
妇人血虚.有汗潮热.加黄 、麻黄根(各一钱).
妇人气虚.有汗潮热.本方,去川芎、地黄.加柴胡、荆芥、薄荷、地骨皮(各等分).
妇人血虚.无汗潮热.本方[方剂汇www.fane8.com],去参 ,加秦艽、知母、地骨皮、沙参、鳖甲、前胡(各等妇人气虚.无汗潮热.本方,去川芎、地黄,加半夏、柴胡(各一钱)、干葛(七分)、名人参柴胡散.
妇人气血两虚.无汗潮热.咳嗽咯血.本方,去参、芎、地黄,加柴胡、薄荷、地骨皮、紫菀、麦门冬(各等分).
妇人气血两虚.有汗潮热.咳嗽.本方,去川芎、白芍药,加半夏、柴胡、黄芩、桔梗、阿胶、款冬花(各八分)、知母、麦门冬(各一钱)、五味子、薄荷(各五分)、名知母茯苓汤.
男子阴虚火动.骨蒸劳热.咳嗽.吐红.吐痰.本方去川芎、人参,加天门冬、麦门冬、知母、贝母、黄柏、远志、陈皮、阿胶、北五味子(各等分)、名滋阴降火汤.此病大忌过服参 .如久服寒凉.伤脾.气血俱损者.参 亦可用.
妇人室女.经闭成劳.自汗潮热.咳嗽吐红.皆由七情损伤心脾所致.宜本方,去参芎、地黄,加柴胡(一钱五分)、黄芩、麦门冬、紫菀、地骨皮、牡丹皮、贝母、知母、香附、陈皮(各等分).
凡火病易效亦易误.医家当按脉辨症而慎治之.
潮热者,如潮水之有准,而不失其时。但热不寒,不若似疟,先寒后热,尚有表症者。发作有时,不若发热壮热烦热常热不休者。杂症潮热,有实有虚。外感潮热,惟以阳明肠胃,积热燥屎所致。故潮热多用清、下二法,以里症
论曰:伤寒潮热者,谓潮作有时,由邪气入里,故病有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者,有微发潮热而大便溏者,有潮热而咳逆者,有结胸而潮热者。大凡潮热,皆以邪气内实也,制方者宜酌其轻重。治伤寒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
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阴虚即血虚不能维阳而潮热有时,阳盛乃邪盛留连经络而发热无已时,邪传胆府则寒热往来,邪陷血室则发热而且必语妄,热传阳明则热盛于中而神昏多汗,外热虽潮,语妄特甚。热传血分则热煽厥阴
时热往来.来日根据时而发.根据时而退.如潮水之应不差.故名潮热.大抵因饮食不调.中有积滞.以致血气壅盛.热发于外.伏热者.大便黄而气臭.宿寒者.大便白而酸臭是也.法宜分阴阳.运八卦.运水入土.捞明月.
慢性咽炎,是旷日持久的慢性咽部病变,尽管病变位置明明在咽部,可是中医在习惯上还是称为喉痹或喉风。充其量讲究一些的话,在上面再冠以“慢”或“阴虚”来区别于急性的。它为咽喉病中最常见的多发病,而且还有患者
【纲】仲景曰。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目】刘完素曰。潮热属阳明。必于日晡时发者。乃为潮热。若日三五发者。则是发热。非潮热也。王好古曰。脉浮而紧。是恶寒将自罢。将发潮热
若饮食减少,四肢倦怠,午后热者,胃气虚也。若起居如常,但发烦热,乃胃实心气盛也。服茜草汤五日愈。
始终潮热总不休,饮食不进亦堪忧,咳嗽口渴与痰候,养阴退阳妙方投。麻症初起,最喜潮热,正收与收后,又喜无热。若自初起至收后,而始终潮不退者,或饮食不进,或咳嗽,或口渴,或见痰症,俱属血虚血热。夫麻症属阳
健脾胃,助消化。用于小儿脾胃气虚,消化不良,体质消瘦。
行气止痛。用于肚痛,食滞腹痛,胃气痛,月经痛。
舒筋活络,祛寒散瘀。用于腰腿疼痛,手足麻木,风湿性关节炎。
滋补强壮,镇静安神。用于身体虚弱,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痛眩晕。
化气利水,健脾祛湿。适用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燥不得眠。或外有表证、内有饮停,发热、头痛、小便不利、烦渴引饮。或水湿内停水肿身重。
用于以失眠为主要症状的神经衰弱或精神病患者。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清热解毒,开窍镇惊。用于痰火内盛所致烦躁不安,神志昏迷及高血压引起的头目眩晕等症。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远志能够导致患者声音嘶哑,并且起病急,发病快,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远志含远志皂苷,皂苷多具有苦味和辛辣味,故能刺激咽喉,导致咽喉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引起声音嘶哑。为了用药安全,使用远志应从小剂量开始,避免远志不良反应的发生。
方中当归养血增液;生地、熟地可滋肾阴,此在治本;黄芩、黄连、黄柏各清上、中、下焦之郁热;黄芪为左,以固未定之阴;浮小麦、糯稻根、煅牡蛎固涩敛汗;柏子、夜交藤宁心安神,加巴戟天、仙灵牌、肉桂补肾温阳,肉桂合黄连寒温并用,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故潮热汗出畏寒怕冷诸症消失,取得痊愈。
当归六黄汤出于《兰室秘藏》,功用滋阴降火,固表止汗。主治阴虚火旺盗汗。方中当归、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阴养血,阴血充则水能制火,为方中君药。盗汗阴火旺迫阴,水不济火,故臣以黄连、黄芩、黄柏,以泻火除烦,合苦以坚阴之意。
患者,女,76岁,2008年12月23日初诊。自诉自汗盗汗半年余。半年前因心衰住院治疗后症状消失出院。但自汗盗汗严重,每天汗湿衣服5、6次,伴疲乏无力,面赤心烦,口干,便结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阴虚火旺,蒸液外泄,治以养肝补肾、滋阴降火,方用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加减。处方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当归10克,黄柏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生黄芪20克,焦白术20克,煅牡蛎、
张景岳指出“口疮连年不愈者,属虚火也”。患者反复发作口疮,病程长,其口角流涎、胃胀、大便稀薄、脉左寸弱,乃脾阳不足之象;而黄痰、咽部黏腻、舌苔薄黄,及后期的头胀目胀乃虚火上炎并夹湿热之征。颜师运用理中汤温补脾阳,乃治病求本、反治之法。
患者反复发作,咽燥、咽痒或微痛,常有异物感,常因咽痒而引起咳嗽,结合检查咽部充血,有颗粒状突起,或干燥,或有粘痰附着,即可诊断。因脏腑虚损,虚火内生,上灼喉,而致咽部不适。干痒、微痛,有梗阻感,检查咽部暗红,或有颗粒突起,或咽部干燥、光亮,有污物附着,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称为“虚火喉痹”,亦称“阴虚喉痹”。
视情况而定。对于阴虚火旺的人群来说,一般来说是因为体内的阴津不足,而阴津对于人体来说具有滋润、制阳的作用,所以此时就会使人体出现火气过大的症状,但这主要是虚火。对于症状较轻的人群来说建议可以食疗,平时
朱砂安神丸具有镇心安神,清心养血的功效。蜜丸,每丸9g,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温开水或者灯心汤送服。使用时应注意①应用本品时忌食辛辣油腻及有剌激性食物,忌烟酒。②因消化不良、胃脘嘈杂等而怔忡不
西洋参麦冬茶做法1.准备药材,西洋参4克,麦冬8克;2.将西洋参和麦冬洗干净,放入茶杯中;3.在杯中冲入250ML沸水,盖闷10分钟即可。功效滋阴益气、清火生津。
不建议食用。虽然酸枣仁的性质偏平性,并不具有增加人体火气的作用,但是酸枣仁同时也具有收敛的作用。因此对于一些本身阴虚火旺、体内火气较大的人群来说,此时如果同时服用酸枣仁的话就有可能会影响到体内火气的散
狗肉的热性非常高,吃过之后特别容易使人上火,所以经常上火的人应该尽量少吃狗肉,睡眠不足、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的人也特别容易在吃狗肉后上火。
酸梅汤能起到降肝火的功效,肝功能不好的人可以多喝酸梅汤,它不但可以帮你去肝火,还可以帮助我们的日常食物的消化、滋养我们的肝脏、还有润喉的作用。
可能会导致胸闷气短。阴虚火旺是中医中的一个证型,其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肝、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及潮热盗汗等症状。对于一些人群来说,平时可能还会伴随有气虚的情况,出现气短的可能,是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胸
阴虚火旺会根据火旺和阴虚症状的严重程度有不同的调理方法火旺症状较重火旺症状较重的话可以适当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食用一些清热滋阴的中药材,或者采用局部刮痧、拔罐等治疗方式来帮助改善火旺的症状。阴虚症状较重
郑某,男,43岁。患者于1982年1月初,因劳累过度出现睡眠差,难以入寐,但未予介意。尔后日趋重笃,继而心烦、口干、多梦、遗精、疲乏无力等症毕具。曾服西药眠尔通、中药归脾汤等,症状未见明显
邓某,男,41岁。2021年5月4日初诊。主诉:反复口腔溃疡发作2年余。患者近2年好发口腔溃疡,伴牙痛,平素口服甲硝唑,疼痛稍缓解,易复发,四处求医未果,遂来李师处就诊。刻诊:面色黧黑少光
许某,男,35岁。2015年5月5日初诊。主诉:尿末滴白7年。患者7年来尿末滴白频繁发作,伴腰骶部酸胀不适明显,排尿余沥不尽,尿道口有黏液,会阴隐痛,四肢乏力,手足心发热,口渴喜饮,大便干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