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桂枝(三两,去皮)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二味主药先煮。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已经发汗矣。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方剂汇www.fane8.com],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前桂枝加葛根汤一条,其现症亦同,但彼云:“反汗出”,故无麻黄。此云:“无汗”,故加麻黄也。
阳明症,汗出而恶热,今无汗而恶风,则未全入阳明,故曰太阳病。
按:葛根,《本草》:治身大热。大热乃阳明之症也,以太阳将入阳明之经,故加此药。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合病全在下利一症上审出,盖风邪入胃则下利矣。
葛根汤证其一封姓缝匠,病恶寒,遍身无汗,循背脊之筋骨疼痛不能转侧,脉浮紧。余诊之曰:此外邪袭于皮毛,故恶寒无汗,况脉浮紧,证属麻黄,而项背强痛,因邪气已侵及背输经络,比之麻黄证更进一层,宜治以葛根汤。
治阳明表热下利,兼治痘疹初发。升麻葛根芍药甘草(炙)上四味,水煎服。【集注】柯琴曰∶此为阳明初病,解表和里之剂,可用以散表热,亦可用以治里虚,一方而两擅其长也。夫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是阳明之本证
麻黄(去节) 赤芍药(各三钱) 葛根(一钱五分) 淡豉(半合)金郁者,喘满,脉浮,此方主之。金,肺金也,为清虚之脏,皮毛之合,喜清虚而恶壅塞。塞之则气自实,令人喘满。肺主皮毛,故令脉浮。是方也,麻黄、
升麻 葛根(各二钱) 白芍药(一钱半) 甘草(一钱)小儿初间发热壮盛,为风寒,为痘疹,莫能的辨,此方稳当,宜主用之。表热壮盛,此邪实于表也。经曰:轻可以去实,故用升麻、葛根以疏表,甘草佐之,可以和在表
白芍药川升麻(一两)甘草葛根(一两半)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治酒疸。干葛(三钱)栀子仁枳实(去穰,麸炒)豆豉(以上各二钱)甘草(一钱,炙)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此汤成无己本有麻黄。非!有麻黄则为葛根汤矣。桂枝汤原方,加葛根四两 桂枝芍药各减一两余同。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
治男妇小儿时气瘟疫,头疼发热,及疮疹己发未发并皆治之。升麻赤芍甘草葛根每服用诃子煎,不拘时候热服。
健脾消食,行气化湿。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脘腹胀满。
降气化痰。用于痰多色白、咳嗽喘促,气短胸闷,动则加剧。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主治脑卒中,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
养血益气,滋阴清热。治血虚咳嗽,盗汗自汗,骨蒸潮热,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或弦数。
跌打闪锉,以至腰折不能起床,状似伛偻者。
泻热逐水,破结通便。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现常用于治疗
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用于瘀血阻滞、风邪上扰所致的偏头痛,症见头部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反复发作、头晕目眩、或恶心呕吐、恶风。
益气阴,健脾胃,消痞满。用于中虚气滞所致胃脘痞满,嗳气纳差,时有隐痛。
颞下颌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病,病因与张口过度、咬坚硬食物、外伤、寒冷刺激、精神紧张、焦虑等诸多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下颌运动异常,张口小,口型偏歪,张闭口时关节出现绞索,张口和咀嚼运动时关节处疼痛,局部有压痛,还会出现关节弹响和杂音。
读明朝缪希雍著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更加深刻明白《伤寒论》中先煮麻黄的意义,也明白《金匮要略》中酸枣仁汤先煮枣仁的用意,对一些特殊药的煎煮、服用理解更加深刻。现在的生大黄常常炮制较厚,可用酒先浸泡一宿,煮时后下,药力更猛,今后可在临床实践中检验。总之,读经典总会开卷有益。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顽固性或频繁发作的头痛往让人深受其苦,甚至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伤寒杂病论》中以六经辨证为主,其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
以上方药依据方证,辨证用药相结合,一是取日本方家治眼疾方证为葛根汤加川芎,大黄。另黄煌教授在眼病治疗中,多用五苓散。又根据脏腑辨证,目为肝所主,治疗肝阴亏虚方为一贯煎。加用桑叶、菊花、车前子、牡蛎、决明子,共清肝火,利多余水分,保留精华濡目。
中医辨治消渴,当分上中下三消,《医学心悟·三消篇》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此案患者口苦口干欲饮,无多食多尿兼症,是胃热炽盛之象故用清胃散治之。颈项强痛手麻乃颈椎病的表现。因内外二因作用颈椎,致水精不足,督脉失养,气机不利,葛根姜黄散系熊继柏国医大师治颈椎病之经验方,效如桴鼓。
本方主要以桂枝加葛根汤和九味羌活汤化裁而来,在诸风药葛根、桂枝、羌活、防风、川芎等解表症之风寒湿、温阳开窍的同时,又加半夏、僵蚕、天麻、炒白术等化痰通络,再得当归、赤芍活血之助,患者寒风袭体之邪不仅祛除,素来痰湿痹阻之现象亦得改善,同时佐以熟地黄一味,小补其老年之虚损,合欢皮以安五脏之神,稍减颈项部久不适之郁结之气。
马某某,男,18岁。患落枕,每年3—5次,发作时头不能侧顾,项强及有背拘急疼痛,每次发作针刺按摩3—5次,即能获效。但偶感风寒,旋又发作,偶有汗出、怕风,要求服中药断其根,乃用汤药。诊见:
李X,男,38岁,住北京朝阳区。病史:患顽固性偏头痛二年,久治不愈。经友人介绍,延请刘老诊治。主诉及症状: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伴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
加某,12岁,女。初诊1985年4月12日。此女生平素易患感冒,一旦感冒必有扁桃体肿大并引起腺瘤,甲状腺亦有轻度肿胀;痰及咳嗽不断,故常张口喘气,尤其在夜间常鼾声大作,颇为困扰。同时并有肾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