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醪醴,作自上古,备而弗服。中古之世,服之万全。当今之世,虽有汤醪,不能已病,故有病起于极微,而即不可治者,有病于五脏,而疏涤以愈者。时世不同,治病亦异。所以追维上古,而重上古之全神也。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
上编移精变气论曰,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帝承上编之意。问上古为五谷汤液以及醪醴,其义奈何∶
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汤液醪醴,黍、稷、稻、麦、豆,皆可为之。而秋成之稻壳尤佳,故必以稻米,炊之即以稻薪。盖稻米者,其质完备,稻薪者,其质坚劲也。
帝曰∶何以然?
稻米何以完?稻薪何以坚?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六元正纪大论》云,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稻米夏长秋成,此得天地之和。
天体至高,地体至下,得天地之和,便得高下之宜。故稻米之质,能至完也。稻薪深秋而刈,色白似金,其时天气收,地气肃,伐取得时,故稻薪之质,能至坚也。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
汤液醪醴,古圣作之,为而不用,其故何也?
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
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古圣作汤液醪醴,以备不虞。夫上古之世,恬虚无,真气从之,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真气不从,邪气时至,故汤液醪醴,有病服之,可以万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服之万全,其病必已。当今之世,服汤液醪醴,病不必已,其故何也。
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石针艾治其外也。
当今之世,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故必齐毒药攻其中,石针艾治其外,但用汤液醪醴无裨也。
帝曰∶形敝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汤液、醪醴、毒药、针艾,并用而病不愈,直至形敝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使,去声,下同。人之一身,神气游行,内外传使,功不立者,神不使也。
帝曰∶何谓神不使?
神气在内,何谓不使?
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针石之为道也,工之精神,与病之精神,工之志意,与病之志意,两相合也。今工之精神不进,志意不治,工与病违,故病不可愈。此工失其神,不相使也。
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
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泣,作涩。今时之人,精坏神去,则荣卫不可复收。何以精坏神去,盖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也。
夫嗜欲无穷,则精气弛坏,忧患不止,则荣涩卫除。精气弛坏,荣涩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此病失其神,不相使也。此一节,言汤液醪醴不能治病者,神去而不相使也。所以今时不得同于中古,而大远于上古也。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
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
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病至不愈,病形已成,若夫病之始生也。起于极微极精[方剂汇www.fane8.com],微犹轻也,精犹细也。必先入结于皮肤之毫毛,今良工治之,皆称曰病成,名之曰逆。则虽针石不能为治,则虽良药不能相及也。且今之良工,皆得其治病之法,守其常变之数,病者非亲戚则兄弟。亲戚兄弟或相疏而远,或相亲而近,其音声可以日闻于耳,五色可以日见于目,而病至不愈者,亦何其闲暇之甚,而不早为之计,以至病成而逆乎。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病之始生,虽起于微,然有可治者;有不可治者,人身有病,则病为本,医工治之,则工为标。
标本相得,则病可愈。标本不得,邪气则不服。邪气不服,是以不愈。即此始结皮肤,而病不愈之谓也。所以申明病虽始生,治之而不愈也。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已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精孤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
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弛于外,治之奈何?
郭,廓同。廓,空廓。四极,即四肢。急,胀急也。病生皮肤,即不能治,其有不从毫毛而生,则五脏之阳已竭也。津液充塞于空廓之间,为凝聚胀满之病。肺藏魄,为五脏之长,通调水道,下输四布,其魄独居,不能下输四布矣。肺主气,肾藏精,精气相交,今精孤于内,气耗于外,水天上下,不相通矣。形不可与衣相保者,形体浮肿不可与衣相为保合也,形不保衣,此四肢所以胀急,而喘动于中,是水气拒格于内,形体废弛于外,内外相失,阴阳不和,治之奈何?
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微动器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
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缪,平声,余篇仿此。权,秤锤也。衡,平也。腐秽充塞,五脏不和,故当平治于权衡。如秤物而得其平也。宛,积也。陈,久也。,腐也。去宛陈,谓津液充廓,则去其积久之腐秽,以平之也。微动四极,乃助其阳热之气,使四肢温和,而微动也。谓四极急而动中,则微动,四极以和之也。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乃温浓其衣,左右交刺,以复其自然之形体也。谓形不与衣相保,则温衣缪刺以复其形也。开鬼门,乃开发毛腠而汗出也。洁净府,乃小便利而中渎之府清洁也。谓其魄独居,则开鬼门、洁净府,使肺魄外达于皮毛,下通于净府也。精以时服,五阳已布,乃肺气通调,则肾脏之精亦以时服。
不致孤精于内,气耗于外矣,肺气通调,则五脏之阳亦已输布,不致五脏之阳已竭矣。凡此施治,所以疏涤五脏也。五脏疏涤,则正气来复,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而巨气乃平,始之气拒于内,而形弛于外者,至此则内外安和,形气调摄矣,所以申明病干五脏,治之而可愈也。
帝曰∶善。
病生皮肤,标本不得,即不能治。病干五脏,平其权衡,犹为可治,轻重死生,神变莫测,故帝曰善。
此一节言暮世之病,与古不同,精神志意无所施也。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
〔原文一〕难曰:脉有损至①,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唿再至曰平②,三至曰离经③,四至曰夺精④,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 一唿一至曰离经,再唿一至曰夺精,三唿一至曰死,四唿一至曰命绝,此
《病源论》云∶肾气盛,为志有余,则病腹胀,飧泄,体肿,喘咳,汗出目黑,小便黄。是也《千金方》治肾气虚寒,阴痿,腰脊痛,身重缓弱,言音混浊,阳气顿绝方∶生地黄(五斤,干)苁蓉(八两)白术(八两)巴戟天(
羊肾、牛肾、肉苁蓉、蓬蘽、磁石、理石、地肤子、决明子、杜若、白棘、蛇床子、茜根、黑石脂、五味子、天雄、附子、栝楼、玄参、石韦、石龙芮、白薇、萆薢、紫参、麦门冬、远志、小草、署药、石斛、牛膝、卷柏、细辛
栀子浓朴汤(四十八)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属太阳)栀子(大者七枚擘碎)浓朴(去皮姜汁炙二两)枳实(二枚取去穣.麸炒秤一分)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以水二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得吐.
何以知春得病?无肝脉也。无心脉,夏得病;无肺脉,秋得病;无肾脉,冬得病;无脾脉,四季之月得病。假令肝病者,西行,若食鸡肉得之,当以秋时发,得病以庚辛日也。家有腥死,女子见之,以明要为灾。不者,若感金银
(素问汤液醪醴论全)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汤液醪醴,皆酒之属。韵义云∶醅酒浊酒日醪。诗诂云∶酒之甘浊而不者日醴。然则汤液者,其即清酒之类欤。醪音劳。醴音礼。音济。)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
沈尧封曰∶产后发热,所因不同,当与证参看。感冒者鼻塞,亦不可过汗,经有夺血无汗之禁,只宜芎归汤;停食者嗳腐饱闷,宜平剂消食;血虚发热,无别证者,脉大而芤,宜归、;阴虚者烦渴脉细,宜生地、阿胶;更有一种
治汤火伤,皮肉损烂,痛苦焮热,起泡流水。
益气养血。用于妇女气血不调,经期不准,产后血虚。
肾气不足,风冷所攻,脏腑气虚,视听不利,肌体羸瘦,腰脚痠痛,饮食无味,小便滑数。
软坚散结。用于瘰疬痰核或肿或痛。
温经散寒,除湿宣痹。主寒湿痹阻关节证。骨节冷痛,屈伸不利,舌苔白润,脉沉弦或沉紧。或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因伤于寒湿者。现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三叉神经痛、腰椎骨质增生证
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症见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苔白腻,脉沉迟。
宣肺降逆,化饮止咳。主咳喘痰多,胸满烦躁,咽喉不利,痰声漉漉,舌苔滑,脉浮或弦滑。现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温肾健脾、补益气血。用于癌症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属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证候者,证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纳差便溏,腰膝酸软等。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