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痛病不红肿,红丝赤脉沙涩疼,肺脾湿热兼伏火,须辨赤脉三阳经。桑皮汤泽元芩桔,菊草旋苓桑麦冬。【注】白眼痛者,俗呼为害白眼。其证不红、不肿,沙涩疼痛,多生红丝赤脉。乃脾肺络伤湿热,兼气分伏火上冲所致
本症为白睛血络破损,血溢络外的眼病。由于白睛上所见血色鲜红,故《证治准绳·七窍门》名为色似胭脂症。现代称为白睛溢血。它与一般外障之赤丝满目不同。大抵旬日即能消退,预后良好。[病因病机]一、热
条文:白眼痛病不红肿,红丝赤脉沙涩疼,肺脾湿热兼伏火,须辨赤脉三阳经。桑皮泽元芩桔,菊草旋苓桑麦冬。方剂:桑白皮汤方泽泻八分元参八分黄芩一钱桔梗七分菊花五分甘草二分半旋覆花一钱茯芩七分桑白皮七分麦门冬
白睛又名白眼、白仁。居目珠之外层,其表层透明而脆嫩,里层色白而坚韧,有维护眼珠内部组织的作用。白睛为五轮中的气轮,内应于肺,而肺与大肠扣表里,故其发病多与肺和大肠有关。肺主气,宜宣发肃降,而大肠主传导
按疮毒上攻于目,结毒于眼,病不同。眼症生红丝云翳,时长时消。疮毒结翳如胞,坚硬不退,轻则昏花,重至如盲。急宜散除邪热,须看胞自何经而来,当服羌活胜风汤加减治之。有伤寒出汗而愈者,有解毒毒尽而愈者,种种
此症眼有瘀血,堆于白睛上,四周比黑睛高起。治若稍缓,血满睛珠,便成危症。宜服羌活胜风汤加破瘀药治之,眼愈而瘰亦愈。此症不肿不疼,只是血丝一片,突兀惊人也。除赛宝丹、老膜散外,各点药俱宜点。
论曰:白睛肿胀者,肝肺之候也。目者,肝之外候。白睛者,肺气之所主也。若肺气壅滞,肝经不利,为邪热所乘,不得宣泄,则毒气上攻于目,故白睛肿起,或疼痛也。治宜宣利藏府,外傅熁肿药,及镰去恶血,无不差也。治
(附论)夫白睛肿胀。肝肺之候也。目者肝之候。白睛肺气之所主也。若肺气壅滞。肝经不利。为邪热所乘。不得宣泄。则毒瓦斯上攻于目。故白睛肿起。或疼痛也。治宜先利脏腑。外敷胁肿药。及镰去恶血。无不瘥也。龙木论
益气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止痛。适用脾肾两虚、瘀血内结之癌痛病人的治疗。
养血清肝。治妇人血虚火旺,带下色红,似血非血,淋沥不断。
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用于肺炎、阑尾炎、蜂窝组织炎,大剂量用于肿瘤。
清热利湿,通利二便。主治胃火旺的口臭,头痛;或湿热中阻,腹胀,大便失常;或湿热下注,小便淋痛,以及黄疸、痢疾、皮肤湿疹等病证,症见舌暗苔黄或黄腻脉滑或滑数。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燥热便结型肛裂。
强筋骨,祛风湿,活血化瘀,通络定痛。用于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所致的腰腿酸痛,肢体麻木,及骨质疏松。
清热,燥湿,止痒。对成年妇女外阴炎,外阴瘙痒症状有改善作用。
温补肝肾,暖丹田,聪耳目,老人常服益寿延年。积年冷病,及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
益气健脾,养阴生津。主治2型糖尿病,脾气亏虚型。
火疳又名火疡,指白睛里层向外发生局限性紫红色结节状隆起的眼病。有明显压痛,推之不移;病程较长,易反复再发。相当于西医学之前部巩膜炎。本病发于白睛深层,以肺热郁结为主,病程经过有虚实之分。实证者发病急,眼部症状明显;肺热亢盛时伴有咽痛、咳嗽、便秘,心肺热毒时伴口苦咽干、便秘尿赤,风湿内蕴时伴骨节酸痛。虚证者眼部症状不明显,但病情反复发作难愈。治疗总原则是泻肺热,活血散结。
白睛溢血是指眼之白睛血络破裂,血溢于白睛外膜之下,呈一片鲜红色,界限分明的眼疾,又称为色似胭脂症。现代医学称为结膜下出血,是一种结膜下小动脉破裂所致的微量出血瘀积现象。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比较常见。笔者常用《医宗金鉴》凉血四物汤加减治疗本病10多例,获得良好疗效。
白睛溢血又名色似胭脂。现代医学认为与结膜炎症、动脉硬化、血液病有关。中医认为此例患者属热客肺经,迫血妄行,兼患者年值偏高,反复发作,虚火上炎,灼伤络脉,致血溢络外。处方以桑白皮、地骨皮泄肺热,退虚火;菊花、木贼草清肝明目;金石斛滋阴退热;陈皮、苏梗行气宽中。现代药理研究:茜草既有止血作用,又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配伍丹皮共同起凉血止血,散瘀之功。
白睛溢血是指白睛血络破损,血溢络外的眼病。由于白睛上所见血色鲜红,故《证治准绳》又名色似胭脂症。它与一般外障之赤丝满目不同。相当于现代医学结膜下出血。《诸病源候论·目赤痛候》曰:“肝气通于目。脏内客热,与胸膈痰饮相搏,熏渍于肝,肝热气冲发于目,故令赤痛也。”
白睛青蓝的临床特点是病程较长,目睛胀痛,白睛呈现深层漫状隆起而无明显结节及小疱、呈紫暗色,压痛明显,反复发作后白睛变薄,常侵及黑睛及黄仁问诊当注意上述特点。白睛青蓝,又名“白珠俱青”。本病是指发病初起,白睛肿胀隆起,呈紫红色,反复发作后,白睛变薄呈现青蓝色的眼病。《审视瑶函》说:“此证乃目之白睛忽变青蓝色也。病证尤急。盖气轮本白,被郁邪蒸逼,走入珠中,膏汁游出,入于气轮之内,故色变青蓝,瞳神必有大小之患。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