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
太乙 Tàiyǐ,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太一(《备急千金要方》),泰一,泰乙。太即甚大,乙为十天于之一,太乙即《河图》里的中宫,脾土居中,喻腹中央为太乙,穴在胃脘下部,约当腹中央,故名太乙。
经属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仰卧,取中脘(在上腹部,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与脐之中点,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有第八、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分布着第八、九肋间神经分支。皮肤由第8、9、10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分布。腹腔内相对应器官为大网膜和小肠。
作用与主治
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呕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肠疝[方剂汇www.fane8.com],脚气,遗尿,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泄泻,心烦不宁,吐舌,癔病,癫痫,精神病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2寸,局部有酸胀沉重感。
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每次按揉太乙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宜。可治胃病,如胃肠虚弱、恶心等。
配伍
2、配足三里穴治消化不良。
4、配滑肉门穴治癫狂,吐舌。
5、配中脘穴治胃痛。
文献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癫疾,心烦吐舌。
《针灸大成》:治癫疾狂走,心烦吐舌。
《备急千金要方》:飞扬、太乙、滑肉门,主癫疾狂吐舌。
治客忤霍乱腹痛胀满,尸疰恶气,癫狂鬼语,蛊毒妖魅,温疟,但是一切恶毒无所不治方。丹砂曾青雌黄雄黄磁石(各四两)金牙(二两半)上六味,各捣,绢下筛,其丹砂、雌黄、雄黄三味,以醋浸之,曾青好酒于铜器中渍,
立春艮上起天留,戊寅己丑左足求。春分左胁仓门震,乙卯日见定为仇。立夏戊辰己巳巽,阴络宫中左手愁。夏至上天丙午日,正值膺喉离首头。立秋玄委官右手,戊申己未坤上游。秋分仓果西方兑,辛酉还寻右胁谋。立冬右足
治冷劳,大肠转泄不止。禹余粮(四两,火烧令赤,于米醋内淬,如此七次,后研如面)乌头(一两,于冷水内浸一宿,刮去皮脐,焙干,捣研为细末)上和匀,用醋煮面煳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食前用温水送下。
治痈疽,及一切恶毒。不问年月深浅,已未成脓,蛇虎蜈螫,犬咬汤火,刀斧所伤,皆可内服,外贴。血气不通,温酒送下。赤白带下,当归酒下。唯闭赤喉风并用,新绵裹膏药,置口中含化。一切风赤服,用膏捏作小饼,贴太
《灵枢·九宫八风篇》曰∶太乙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
风后问于岐伯曰:八风可以占疾病之吉凶乎?岐伯曰:天人一理也,可预占以断之。风后曰:占之不验何也?岐伯曰:有验有不验者,人事之不同耳。天未尝不可占也。风后曰:请悉言之。岐伯曰:八风休咎,无日无时不可占也
治一切痈疽、疮毒已未成溃者,如治发背,先以温水洗净,软绢拭干,将膏用红布摊贴。如治瘰疬,用盐汤洗净摊贴。风赤眼,捏作小饼贴太阳穴。腰膝疼痛贴患处。妇人经脉不通腹痛,贴脐口。一切疥疮,用麻油煎滚和膏涂之
此锭通关利窍,解诸毒,疗百病,大有奇功。居家出门,不可不备之圣药也。山慈菇(二两,去毛皮,焙,为末)五倍子(二两,去虫,洗,焙,为末)朱砂(三钱,飞)千金子(一两,仁白者,去油,为末)雄黄(三钱,飞)
立能止痛。牙痛。
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用于产后恶露不净,小腹疼痛,胎盘残留及功能性子宫出血。
润肺化痰止咳。用于阴虚肺燥,咳嗽咽干,痰少而粘之症。
清热利水,排石通淋。主治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亘.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淋便血,舌淡苔薄白,脉数。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脾胃虚弱,气逆痰滞。食少便溏,咳嗽有痰,色白清稀,短气痞满,呕恶呃逆,吞酸,面色萎黄,四肢倦怠;以及脾虚膨胀,外疡久溃,食少胃弱者;痔漏日久,脉数而涩,饮食日减,肢体愈倦,一切不
凉血疏风脱敏止嚏。主治过敏性鼻炎。
益气、养阴、通脉。 用于心气虚或气阴两虚的胸痹患者,症见心悸、乏力、胸痛、胸闷、心烦、失眠、多汗、眩晕、口干、面色少华或面色潮红、舌质淡红、脉弦细或沉细、涩、结代等。 亦可用于冠心病绞痛见有上述症状
脾胃虚弱,脏腑频滑,不思饮食,肠鸣腹痛。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