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肺脏实热,心胸壅闷,咳嗽烦喘,大便不利。桑白皮炙 桔梗去芦锉,炒 地骨皮去木 半夏汤泡七次 瓜蒌子 升麻 杏仁去皮尖 甘草炙,各等分右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钱乙)治肺火,皮肤蒸热。(肺主皮肤,轻按即得,重按全无,是热在皮毛。)洒淅寒热。(邪在肤腠。)日晡尤甚。(申酉时燥金正旺之时。)喘嗽气急。(肺苦气上逆。)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粳米
桑白皮(二钱蜜炙)地骨皮(二钱)甘草(一钱)按∶上方主治,凡属肺热咳嗽,皆当加减用之。嗽加桔梗、百合,痰加贝母,如面赤咳嗽属心火刑金者,加人参、茯苓、青皮、陈皮、五味、麦冬、知母,为人参平肺散,以泻金
(肺火)泻白(散,钱乙)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桑白皮、地骨皮各一钱,甘草五分,粳米百粒。桑皮泻肺火,地骨退虚热,甘草补土生金,粳米和中清肺。李时珍曰:此泻肺诸方之准绳也。)参茯知芩皆可入,(人
钱氏制泻白散,方用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治肺火皮肤蒸热,日晡尤甚,喘咳气急,面肿热郁肺逆等证。历来注此方者,只言其功,不知其弊,如李时珍以为泻肺诸方之准绳,虽明如王晋三、叶天士,犹率意用之。愚按
饮逆呕恶。半夏干姜茯苓复受客邪。身痛脘闷。苏梗半夏枳壳橘红杏仁麦芽气阻脘痹。苏梗汁香附汁枳壳汁桔梗汁阳微。湿阻汗泄。
桑白皮(一钱) 地骨皮(一钱) 甘草(五分) 白粳米(百粒)上为末,开水调服。水一钟,煎八分,温服亦可。肺气本辛,以辛泻之,遂其欲也。遂其欲当谓之补,而仍云泻者,有平肺之功焉。桑皮、甘草其气俱薄,不燥
此劳伤肾也。
鼻槁一词,首见于《灵枢》,其曰:“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鼻为肺窍,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且脾土为肺金之母,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脾主运化水湿,主升清,主肌肉,这些生理功能都与鼻密切相关。
叮嘱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喝温水、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忌辛辣、甘肥及过咸之食物,避免油烟味、香烟等有害气体伤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本文介绍肺磨玻璃密度结节咳嗽案,以飨读者。
小柴胡本为和解少阳之剂,可用其调畅气机,调和阴阳。咳嗽病机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若无明显外邪者或迁延日久,无明显寒热可辨,治疗以小柴胡汤调畅气机为君,以泻白散泻肺热为臣。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
根据口腔溃疡反复10余年,口角干裂,兼见喜温饮,舌边有齿痕,可判断此患者素体中气不足,故阴火上冲。又因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则见水液不能上乘故见口干渴,继而浊湿不运,亦见大便不成形。根据症状辨证,该患者郁火之象重,脾虚轻,故用升阳散火汤发其阳郁,使清浊得运,阴火自清。因患者晨起舌尖疼,鼻衄,脉弦数,遂合以泻白散清心肺热,凉血止衄。
本案患者既往无肺部基础疾病,唯嗜烟,此次因两肺感染急性起病,证见发热、咳嗽气逆、咯血血色鲜红、舌红、苔黄、脉弦滑,实属火旺气逆,损及脉络,此时当以凉血止血,直折其火为法,主方泻白散。奚师认为,火旺气逆是咯血病机的中心环节,血热伤络,血不循经,正如《景岳全书》所言:“夫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而发。”
前胡(竹叶)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胸痹第七》,原书记载此方主胸中逆气,心痛彻背,少气不食。原方:前胡、甘草、半夏、芍药各二两,黄芩、当归、人参、桂心各一两,生姜三两,大枣三十枚,竹叶一升。“从方药组成来看,前胡(竹叶)汤方证病机有太阴胃虚水饮,阳明热,津伤,营血虚瘀。”
詹某,男,19岁。2016年6月29日就诊。患者因“咽异物感约1个月”来诊,伴有咳嗽,痰黏,讲话变声,口干,胃纳一般,二便调。查体:咽部稍红。脉细滑,舌质淡红、苔白。
任某,女,17岁,2013年6月14日初诊。诉近2年来大便秘结不通,常依赖泻药,停药则2~3天一行,粪质干结,排便不畅,稍稍多食则胃脘胀满不适,伴有面部痤疮、脱发,舌淡胖、苔根腻,脉沉细。
林某某,男,7岁。2021年7月19日初诊。主诉:喷嚏、鼻塞、鼻痒5年余,加重2周。患儿5年前因秋冬季天气变凉,出现鼻塞、鼻痒、喷嚏、流涕,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给予氯雷他定口服、布地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