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寒热阴阳格,柴胡四物各半汤。荣卫不和乍寒热,归芍芎参甘草姜;寒热似疟瘀兼食,生化柴胡楂曲良;憎寒壮热更生散,归地芎参荆穗姜。
【注】产后阴阳不和,往来寒热者,宜柴胡四物汤。若荣卫不调,乍寒乍热者[方剂汇www.fane8.com],用增损四物汤,其方即当归、白芍、川芎、人参、甘草、干姜也。若停瘀兼食,寒热似疟者,用生化汤加柴胡、山楂、神曲。若感受风寒,憎寒壮热者,宜更生散,即当归、熟地、川芎、人参、荆芥穗、干姜也。
柴胡四物汤(方见首卷)
荆芩四物汤2。崩漏血多物胶艾,热多知柏少荆芩,漏涩香附桃红破,崩初胀痛琥珀灵,日久气血冲任损,八珍大补养荣宁,思虑伤脾归脾治,伤肝逍遥香附青。【注】崩血漏血去血过多者,宜用胶艾四物汤补之。如属热多者,
芍药三钱炙草二钱大枣六钱生姜三钱桂枝三钱水四杯,煎成二杯,温服一杯,饮热稀粥一杯。覆衣,取微汗。如不汗,再服一杯。如仍不汗,再煎一剂。服如前法。禁生冷粘滑油腻肉面酒酪五辛臭恶之物。治荣卫外感于风。项强
小儿生后,有五软五硬之证,乃胎元怯弱,禀受先天阳气不足,不耐寒暑,少为六淫所犯,便尔五软见焉。五软者,头项软、身体软、口软、肌肉软、手足软,是为五软。然头项软肝肾病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故头项
产后发热多血伤,大法四物加炮姜。头疼恶寒外感热,四物柴胡葱白良。呕吐胀闷伤食气,异功查曲浓朴姜。脾不化食六君子。瘀血腹痛生化汤,当归川芎丹参共,桃仁红花炮干姜。【注】产后发热,多因阴血暴伤,阳无所附。
三黄汤黄芩 黄柏 川黄连 大黄(各一钱)浓煎,将丝绵作乳头状,蘸药时时令吮,每日五六回,不必尽剂。益黄散陈皮(一钱) 青皮 诃子肉 炙草(各五分) 丁香(三分)荆防散荆芥(一钱) 防风 苏梗 川芎 陈
胡黄连散治小儿疟。人参胡黄连草果槟榔甘草柴胡(各等分)上锉散。水一盏,煎三分服。〔张涣〕桃仁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酥炙微黄,去裙襴。各一两)桂心黄芩赤茯苓川升麻(各半两)上为粗散。
方约之曰∶带脉总束诸脉,使不妄行,如人束带而前垂也。妇人多郁怒伤肝,肝属木,脾属土。肝邪乘脾,则土受伤而有湿,湿生热,热则流通,故滑浊之物渗入膀胱,从小便而出。古人作湿寒,用辛温药则非矣。丹溪作湿热,
凡癣种类亦多,所谓苔癣、瓦癣、荷叶癣,虽以皮肤气血凝滞所为,或有风湿搏成者,或为人传染得之者,种状不同。治之各有方。昨叶荷草散治一切癣,无问风湿气血,与夫相染而生者。昨叶荷草(即瓦松,晒干,一两)枯矾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治疗口疮,咽喉肿痛。
理血温经。主经血不调,少腹冷痛,肢体酸软。
补气养虚。
脾气胃气俱虚,中脘停痰,呕哕不止。
补肾活血,强筋壮骨。用于骨瘘(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骨痛及预防更年期骨质疏松症。
舒肝理气,健脾和胃,消积化食。用于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胃脘嘈杂,腹胀肠鸣,恶心呕吐,大便溏泻,胁肋胀痛,急躁易怒,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对慢性胃炎,出现上述症候者有效。
滋养肝肾,祛风明目。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迎风流泪。
益气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胸痹引起的心胸疼痛、胸闷气短、头痛眩晕及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上述诸症,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症。
烦躁为临床常见的症状,《伤寒论》中记载“烦”字的条文达76条之多。表述种类很多,有烦、躁、烦躁、躁烦之分,“烦躁”一词始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心中郁热不安为烦,手足扰动不宁为燥。”烦者,多指患者自觉心胸闷乱,莫可名状,病势较轻,预后较好。躁者,多指患者举手掷足,动扰不宁,坐卧不安,多伴神志不清,为他觉症状,病情较重,预后不良。笔者认真研读分析《伤寒论》中有关烦躁的证治条文,探求烦躁的实质,对临床治疗颇有指导意义。
叶天士总结前贤辨治眩晕的经验,不拘于风、火、痰、虚等学说,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博采众家之长,兼收并蓄,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临证指南医案·眩晕》中辨眩晕病因为痰、风、火、热、虚,涉及肝、胆、脾、胃、肾等多个脏腑,病因之间常相互兼夹、转化,形成虚实夹杂的证候。本文基于《临证指南医案》,将叶天士辨治眩晕的证治规律总结如下。
中医学虽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黄疸”、“胁痛”、“肝着”等范畴。笔者从事《伤寒论》经方诊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近10年,初步形成了该病的六经辨证思路,提高了临床疗效。今不揣浅陋,总结如下,不足之处,尚希同道指正。
史锁芳教授系江苏省中医院唿吸内科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师从李石青、曹世宏、单兆伟等名中医及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深得其传。史师从事肺系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20余载,对肺系诸多疾病,如“感冒”、“咳嗽”、“哮病”等均有系统的辨证思想与治疗思路。对于外感发热,史师多宗仲景六经辨证,遣方用药,师古而不泥古,灵活多变,常取得较好的效果。
乌梅丸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十味药组成。方中乌梅为君,味酸、涩,性平,具收敛之性以清降相火,《神农本草经》认为其有“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等功效;合黄连、黄柏之苦寒,可益阴清热、降气除烦;佐附子、干姜、桂枝、川椒、细辛温三阴经之寒而不燥;人参、当归,健中以培补气血。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不得卧”“目不瞑”。关于失眠的病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营卫不和,阴阳不交为失眠的主要机理。《内经》认为睡眠由神来主宰,如《灵枢·本神》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神安则魂藏能寐;神不安则魂不安藏,则会出现不寐,故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人之寤寐是由心神来控制,中医学认为睡眠是神志活动的一部分。
朱某,男,64岁。2019年8月26日初诊。主诉:双手皮疹伴剧烈瘙痒反复4年余。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红斑、水疱、脱屑,瘙痒剧烈,曾口服、外用多种药物,疗效不稳定,终不能愈,遂就诊于
冯某,女,70岁。2021年7月5日初诊。主诉:躯干部及四肢皮疹2年。患者自2019年1月母亲去世后出现皮疹,于当地人民医院诊断为湿疹,予抗组胺药、激素药膏及中药治疗,病情反复。平素操劳,
夏某,女,25岁。2020年11月12日初诊。主诉:头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2d。患者2年前出现头部右侧搏动样疼痛,持续半小时左右自行缓解,查颅脑CT未见异常。2d前无明显诱因症状加重。刻下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