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证候及特征】
心主血脉,主神明,心病的证候特征主要表现为血脉运行障碍和神志精神活动异常。脑为精明之府,又称元神之府,脑病的证候特征也表现为神志精神活动障碍。临床常见的心脑病证实证有痰火扰心,饮遏心阳;心血瘀阻及脑脉受损;虚证有心脑气血、阴阳不足及脑髓空虚等。主要证候分述如下。
·痰火扰心
1.主要脉症心悸怔忡,心烦失眠,或癫或狂,舌红或干裂,苔黄,脉弦数。
2.证候特征本证表现以心神不安为特征,或胸中躁动烦热,时发动悸;或心烦多梦,躁扰难寝;或急躁易怒,毁物伤人。
·饮遏心阳
1.主要脉症心悸,眩晕,胸胁胀满,尿少浮肿,脘痞泛呕,舌淡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2.证候特征本证以水饮内停,积于胸中,阻遏心阳的见症为特征,此外,常兼见脾,肾阳虚的见症。
·心血瘀阻
1.主要脉症心悸,胸闷,心痛时作,痛有定处,如刺如绞,口唇青紫,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2.证候特征本证以心脉血瘀引起心痛为主要表现,可兼见舌脉的血瘀征象,或伴有气滞、寒凝、气虚表现。
·脑脉受损
1.主要脉症心悸怔仲,突发神志障碍,或伴有昏仆,偏瘫,抽搐,常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脉涩、结代。
2.证候特征本证为痰浊、瘀血损伤脑脉,以突发性神志障碍为主要见症。
·心气虚
1.主要脉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益甚,伴有面色觥白,自汗,舌淡苔薄白,或有齿痕,脉虚无力或结代。
2.证候特征本证以心悸,胸痛气短,兼见气虚症状为特征。
·心血虚
1.主要脉症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眩晕,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或结代。
2。证候特征本证以阴血亏虚,心神失养引起心悸、失眠为主要见症,伴有阴血亏虚表现。
·心阴虚
1.主要脉症心悸怔忡,心烦失眠,五心烦热,颜面潮红,口舌生疮,舌红少津,脉细数或结代。
2.证候特征本证以阴虚生内热,虚热扰心为主要见症。
·心阳虚
1.主要脉症心悸怔忡,心胸疼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汗出,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结代。
2.证候特征本证以阳虚失于温煦,阳虚生内寒的见症为主要特征。
·脑髓空虚.
·1.主要脉症眩晕耳鸣,健忘痴呆,腰膝酸软,懈惰思卧,步行艰难,齿枯发焦,舌瘦苔薄,脉沉细弱。
2.证候特征本证以气血、肝肾亏虚,脑髓元神失养而引起眩晕、痴呆、健;忘为主要见症。
【病机述要】
1.痰火扰心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化火,灼津为痰,或过食肥甘辛辣,痰热内蕴,引起痰火扰心或蒙蔽清窍,导致心悸、失眠、癫狂等。
2.饮遏心阳久病脾肾阳虚,津液输布失常,停痰伏饮积于胸中,阻遏心阳,引起心悸,眩晕,脘痞,浮肿尿少等。
3.心血瘀阻或由情志不遂,气滞血瘀,或因感受寒邪,寒凝血瘀,或为久病阳气亏虚,血运无力,而致瘀滞,引起心悸、胸痹心痛等。
4.脑脉受损由于年老体虚,情志、饮食、劳倦所伤,引起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或痰气损伤脑神,导致突发性神志障碍,或昏仆、偏瘫、抽搐等。
5.心气虚多由禀赋薄弱,年老脏器虚衰,或久病体虚[方剂汇www.fane8.com],伤耗心气,导致心失气之温养,引起心悸,胸闷气短等;汗为心之液,心气虚失于固摄而自汗。
6.心血虚或由失血之后,或思虑过度,阴血暗耗,或禀赋不足,阴血生化不足,引起心血虚失于滋养,表现为心悸、失眠、健忘等。
7.心阴虚多由失血过多,或阴血生化不足,或久病心火亢盛,火盛伤阴,或房劳过度,伤耗肾阴,致阴血、阴精不足,阴不制阳而生内热,表现为心悸、心烦失眠、五心烦热等。
8.心阳虚多由年老阳气虚衰,或久病伤阳,导致心失于阳气之温煦,而表现为心悸怔忡、心胸疼痛、汗出肢冷等。
9.脑髓空虚或由禀赋不足,年老体虚;或因久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脑髓失养,渐致脑髓空虚,眩晕,耳鸣耳聋,健忘,痴呆等。
【治疗要点】
1.心脑病实证治疗,宜祛邪以损其有余,兼用重镇安神。痰火扰心者,宜清心豁痰泻火;饮遏心阳。宜温阳化饮;心血瘀阻,宜活血化瘀通络;脑脉受损,宜活血化瘀,化痰开窍;痰火、水饮、瘀血扰动心神,心神不安,宜重镇安神。心脑病证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宜在上述治疗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辨证论治。
2.心脑病证虚证,当补其不足,兼以养心安神。心气虚者,宜补心气;心血虚,宜养心血;心阴虚,宜滋心阴;心阳虚,宜温心阳;脑髓空虚,宜补肾填髓。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故多兼用养心安神之法。由于气属阳,血属阴,故心气虚进一步发展,气损及阳而成心阳虚,心阴虚亦多兼心血虚,所以治疗心阳虚必加用补心气药,治心阴虚亦加用养心血药。
而治疗心气虚可酌加少许温心阳药,取少火生气之意;养心血时可加补气之药,益气以生血。若心脑气血双亏,阴阳俱虚,应两者兼治。
3.重视结合他脏治疗心脑病证。心脑病证虽然病位在心,但与肺、肝、脾、肾都有密切关系,应综合分析,全面治疗。心主血,肺主气,气以帅血,若心气不足,血行不畅,致使肺气宣降输布失常;肺气虚弱,宗气不足,血运无力,临床表现为心肺两虚,治宜补益心肺。肝主疏泄,调理全身气机,情志所伤,气机郁滞,可产生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生痰;气血逆乱,还可痹阻脑脉或血溢脑脉。心主血,脾统血,思虑过度伤及心脾,或脾虚气血生化乏源,统摄无权,引起心血亏耗,表现心脾两虚,治当补益心脾。正常人心肾相交,若肾阴不足,心火独亢,或心火炽盛,独亢于上,不能交下,表现为心肾不交证,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肾主骨生髓,年老或久病肾精亏虚,以致脑髓空虚,治疗则应多从补肾填精着手。
4.急性期重视病情监护,缓解期重视调养。心脑病证在急性发作期,应强化病情监护,注意神志、舌苔、脉象、呼吸、血压等变化,加强夜间巡视,做好各种急救措施准备,必要时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及保留静脉通道等,危重者应当中西医结合救治。缓解期应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极;饮食应予易消化吸收、营养结构合理、少食刺激性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劳逸适度,保证充分休息及充足的睡眠,力所能及地适当活动,以不加重病情为度。
一、洗髓经序易筋洗髓具非东土之文章,总是西方之妙谛,不因祖师授受,予安得而识之?又乌自而译之也哉?!我祖师大发慈悲,自西徂东,餐风宿露,不知几历暑寒,航海登山,又不知几历险阻,如此者岂好劳耶?悲大道之
前面这一章我们讨论了伤寒的意义,伤寒实际上就是影响阳的收藏,影响阳体,然后通过这个影响进而波及阴阳的全面。在上面的讨论里我们已经描述到阴阳的变化过程,但是,这个过程还太粗略,这一章我们将更具体地讨论这
〔自学时数〕4学时〔面授时数〕4学时〔目的要求〕1.熟悉风热赤眼的临床表现。2.掌握风热赤眼、金疳、白睛溢血的病因病机及辨治。3.了解赤丝虬脉与风火赤眼、金疳与火疳的鉴别。4.熟悉风热赤眼、天行赤眼、
常用食物海蜇(《食物本草会纂》)【基原】为海蜇科动物海蜇的口腕部。【异名】水母。【性味归经】咸,平。入肝、肾经。【功效】化痰软坚,平肝解毒,止咳,降压,养阴,消疡。【应用】1.痰饮咳嗽,肝阳上亢:海蜇
手诊就是医生通过望、问、切等手段,检查患者手部皮肤色泽、形态、脉络、纹理、及询问病人感觉变化等,从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又叫“手诊”。在祖国医学中,关于手诊的内容非常丰富,《黄帝内经》中就有详实的记载
〔自学时数〕1学时〔面授时数〕1学时〔目的要求〕1.熟悉方剂的常用剂型。2.掌握汤剂、散剂、丸剂各自的特点。剂型是根据临床上治疗各种疾病的不同需要,将药物制成一定大小和不同形状制剂的类型。随着医药的发
磁疗是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世界上的一切物体,小至基本粒子,大至天体都具有一定的磁性。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和人体一直受着地磁场这一物理环境因素的作用,地磁场成为生物体
学习中草药学的目的,在于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以便在临床治病时很好地应用,让中草药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功效,及时解决病员的疾苦、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劳动。应用中草药,除了必须掌
滋阴肝肾。用于肝肾阴虚之精神不振,头昏目眩,五心潮热,咽干少津,腰膝酸软。
泻肺纳气,止咳定喘。用于肺气壅塞,肾不纳气所致的喘咳。
补气升阳,托透邪毒。适用白血球减少;气虚低热所致顽固性口腔溃疡久不愈合;直肠癌;乙状结肠癌;低血压;眩晕;崩漏;尿毒症。
和胃消痞,散结除水。治水热互结,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现用于胃下垂、胃扩张、幽门梗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呃逆、肠炎、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等属胃阳虚弱,水饮内停者。
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有汗,鼻塞,咽喉痛,咳嗽。
清热解毒,活血散淤。主治乳腺癌等。
潜阳镇肝。用于内耳晕症,头晕,目眩症。
疏风宣肺,止咳祛痰。用于风邪犯肺,痰湿内阻所致咳嗽,咯痰,及慢性支气管炎见以上症状者。
葛根芩连汤具有表里两解、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发散郁火、益气和中等功效。临床上除了治疗五脏六腑湿热,还可以随证加减治疗郁热、瘀热、痰热、火热证。临床中,湿热、痰热、郁火、瘀热等阻络蔽窍、生风扰神引发的头痛、眩晕、中风、健忘、口僻等脑病,用葛根芩连汤随证化裁,常可获满意疗效。
庚子年,主运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故患者反复出现意识模糊。“肝德在散”,小补肝汤“以辛补之(桂枝、干姜),以酸泻之(五味子),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大枣),适宜其性而衰之也”,直中病机。
脑主神、主思维,这是中国人固有的看法。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看法逐渐被心主神、主思维所取代。只要回眸古人对脑的局部解剖的观察,对脑的主视觉、主听觉、主语言、支配肢体运动、主神、主思维等功能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就能清晰明白地发现,中国人对脑的认识是深刻的。由于在封建中央集权建制,以君主帝王为中心,及五行学说构架等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逐渐由心替代了脑的重要功能,形成了“心脑一体”文化基因,而融入藏象内容之中。
王绵之认为,在结构上:脑为髓海。《灵枢·经脉》指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主骨生髓,髓汇于脑为髓海。《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髓者,皆属于脑。”所以,脑由肾所生之髓汇聚而成。同时,脑靠五脏六腑精气上注充养才能完成生理功能,如《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8年,就诊前突发眩晕,伴见肢体麻木、头疼呕吐、口眼歪斜、语言不清等症状。血压165/105毫米汞柱,舌质红、舌苔厚腻,脉滑数。辨证其属高血压(痰蒙清窍)。治以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佐以开窍。
脑髓通过元神、神机、经络,行使统御生命的“神明之主”功能。脑之元神是统御五神之主,又为五官九窍之司。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奉于脑,温养诸窍,而生精神、意识、思维、记忆、运动,以及喜、怒、忧、思、悲、恐、惊、哀、乐、爱、视、听、嗅、味、语言等,五脏六腑听命于脑,脑神调节各脏腑之平衡,神、魄、魂、意、志皆由脑之元神统领。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