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31卷,60余万字。是一部研究中药学的重要历史文献。北宋唐慎微约撰于绍圣四年至大观二年(1097~1108年)。问世后,历朝修刊,并数次作为国家法定本草颁布,沿用近五百年之久。《本草纲目》即以此书为蓝本。后世辑佚古本草,率多取材于此。
《证类本草》共载药1748种,不仅合并了宋代掌禹锡的《嘉祐本草》和苏颂著的《图经本草》的全部内容,而且旁征博引,精细考察,参引经史百家典籍240余种,采用“图文对照”形式,辑录了宋以前各家医药著作,从而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医药文献。《神农本草经》、《本经集注》、《新修本草》、《炮炙论》、《开宝本草》、《海药本草》等已散失的珍贵本草文献的主要内容,都依靠《证类本草》得以保存下来,利于后世辑复。
《证类本草》在当时使本草具备了药物学的规模。除收载药物齐全外,还记载了药物性能功效、应用方法、药物来源、栽培训养、药材鉴别、泡炙制剂等方面的知识。另外,《证类本草》中,收录了仲景以来至北宋时期如《雷公炮灸》及《唐本草》 、《食疗》等系列历代名家的方论、民间验方和自己的临证验之有效的处方,共三千余条,分别附于有关药物之下,便于医生在学习时使用。唐氏以此收载药方,开创“方药对照”研究之先河,成为后世本草学著作编写的范例。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