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肠道内容物流通发生障碍统称为肠梗阻。有机械原因的,如肠腔内蛔虫或异物堵塞、肠壁肿瘤或炎症造成的狭窄、肠外束带或嵌顿性腹股沟疝造成的压迫等;有动力原因的,如腹膜炎时炎症和毒素抑制肠管蠕动,形成肠梗阻,也称为肠麻痹;有血运原因,如肠系膜血管栓塞,可引起肠功能紊乱和肠壁缺血。
机械性的肠梗阻最常见。腹绞痛、腹胀、呕吐和排便排气停止是完全性肠梗阻的特点。绞痛呈阵发性,伴肠蠕动音增加,程度剧烈,病人有间歇安静期,但片刻后绞痛又起,如此反复不已。高位小肠梗阻时,呕吐胆汁或小肠液;低位小肠梗阻时,呕吐物可呈粪汁样。由于呕吐和大量肠液积聚在扩张的肠腔内,病人可出现失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者还发生休克。如经胃肠减压和支持治疗后症状不能好转,应采用手术治疗。肠曲膨胀严重或肠系膜受压而致肠壁血供障碍时称为肠绞窄,要紧急手术。若不及时手术,肠壁坏死或穿孔,引起腹膜炎及中毒症状,有死亡的危险。故当腹痛性质转为持续性以及出现腹壁压痛要考虑肠绞窄的可能。
肠麻痹由于肠壁无强烈收缩,故不出现肠绞痛,只有腹胀感觉,其他征象相同。不用手术治疗。主要去除原发病因,肠胀气用胃肠减压管吸引和应用促进肠蠕动的药物。
血运原因引起的肠梗阻,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多见于心脏病或腹腔感染的病人,所造成的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方剂汇www.fane8.com],表现为剧烈腹痛、血性呕吐物或血便,肠曲很快坏死,出现腹膜炎要紧急手术,死亡率很高。
蛔虫性肠梗阻由多条蛔虫在小肠内扭结成团而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一般采用氧气注入胃肠道驱虫以解除肠梗阻。
多见于小儿,有蛔虫史,腹痛发作时可能吐出蛔虫。肠绞窄时仍需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是成人中常见的肠梗阻。由于手术后或腹膜炎后肠管与肠管之间或肠管与腹膜之间的粘连,使肠曲扭曲、成角、扭转或束带压迫,产生肠梗阻。按上述机械原因引起者处理。
肠套迭是一段肠曲套入远端肠腔内所引起的肠梗阻。
多见于6个月~1岁的儿童,与饮食改变和肠管强力蠕动有关。患儿阵发性啼哭,呕吐,有果酱样大便,腹右侧有条状肿物,要考肠套迭的可能,钡剂灌肠可以明确诊断。在肛门插入一导管,用空气灌肠回复套迭。若不成功,仍要手术复位,因为套迭部的肠管容易发生绞窄。
成人的肠套迭多呈慢性发作,由息肉或肿瘤引起,均须手术治疗。
肠扭转是一种典型的肠绞窄,由肠管沿肠系膜为轴扭转而成,有暴食后劳动或因肠粘连束带形成的。发生于中青年的,多为小肠急性扭转,应紧急手术复位。发生于老年的,多为慢性乙状结肠扭转,反复发作,系结肠沿过长的肠系膜旋转而成,须手术治疗。
肠梗阻由于其发生的原因和梗阻的程度及病理改变等的不同,在临床上分为很多种类型,但是,肠内容物不能顺利地通过肠腔,则是各类肠梗阻一致存在的。所以肠梗阻的特征就是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停止这四个主要症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压迫所致的肠梗阻,较常见。占各类梗阻的19~20%。一、病因、病理肠粘连、粘连带是由于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刺激等所引起,常见有两大类:①广泛性粘连、包括片
一段肠管套入其远端或近端的肠腔内,使该段肠壁重叠并拥塞于肠腔,称为肠套叠,其发生常与肠管解剖特点(如盲肠活动度过大)病理因素(如息肉、肿瘤)以及肠功能失调、蠕动异常有关。一、类型1.按病因分型可分为原
肠梗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肠道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不仅能使肠道的功能改变,而且使全身生理功能紊乱。一、主因(一)机械性梗阻最常见,约占90%以上。1.肠壁病变:由先天性肠道狭窄、闭锁、
肠梗阻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的一组症候群。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动力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由于病因、部位、类型的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共有的是腹痛、呕吐、腹胀、停止
急性肠梗阻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肠道通过障碍。在急腹症发病率中,仅次于阑尾炎和胆道疾患,居第三位。其病因多种、表现复杂、进展迅速,多可造成全身病理生理变化,如处理不当可导致不良后果。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急
肠梗阻是老年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中医称之为“大便不通”、“肠结”、“关格”等,认为由于饮食不节、热邪郁闭、寒邪凝滞、湿邪中阻、气血淤滞、燥屎内结、虫团聚集等因素导致肠腑传导失常,通降受阻,则气机痞结,水
卵巢瘤有囊性、实性、良性、恶性,约10%卵巢瘤可发生扭转,扭转部位多发生在卵巢瘤带部,临床以中等大小活动性肿瘤容易发生扭转,肠蠕动,体位变动,如运动、起床、弯腰均可影响肿瘤转动而发生扭转。扭转突然发生
大承气汤是《伤寒论》治疗“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硬也,大承气汤主之。”大承气汤中,大黄攻下,枳、朴推逐,芒硝软坚,共同完成攻下的作用。加附子是患者体寒,附子助阳气。所以对于肠梗阻的患者,能够辨证施治,正确使用大承气汤,其效如神。
大承气汤方出自《伤寒论》。阳明腑实证以“痞、满、燥、实”为特点,大便不通,频传矢气,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则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亦可治热结旁流之证。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方。上二例患者均有腹痛而大便量少或不通,苔黄而脉滑。按仲景原文则不为阳明腑实证之证,而其阳明胃肠不通之病机已成,故以大承气汤加减方通腹泻热,理气止痛,均取得满意效果。
大承气汤方,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肠梗阻乃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通畅性遭到破坏,造成的一系列症状和病理政变,属于中医之“关格”“肠结”范畴。盖肠为“传化之府”,司饮食之传递、消化、转输等功能,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动而不静”“降而不升”“实而不能满”,总之是以通降下行为顺。若通降失调,则气血郁塞,热结寒滞,食积虫阻等均可导致肠道气血痞结、滞塞而发病,表现为痛、呕、胀、闭之症。因此,以通为用,乃是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法则。
笔者依据临床观察,提出综合采用腹部震颤闪罐、艾灸、针刺等多种方法“杂合以治”以提高治疗肠梗阻术后腹胀临床疗效的方案。“杂合以治”的思想源自《素问·异法方宜论》:“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笔者认为这是依据病邪的特异性、中病层次、体质特异性及刺灸法的特异性选择不同针灸方法的原则。
取穴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中脘、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解溪
肠套叠的好发期,通常为1岁前5至10个月大的婴儿为主,致病原因仍不明;肠套叠属于儿科急症,突发的痉挛性腹痛且并有呕吐、腹痛及解血便等都为典型症状。
一般婴儿特发性肠套叠的起点并没有特殊的病灶,造成肠蠕动和收缩不协调的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或是其他不明因素导致肠蠕动和收缩不协调,引发肠套叠;但因该个案较不典型,一天只有1到2次的发作且会焦虑不安,求诊时
涉及肠道病、(急)腹痛、肠梗阻的处方用穴共70多个,计282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2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穴、中脘穴、天枢穴、内关穴、神阙穴、合谷穴、气海穴、三阴交穴、上巨虚穴、关元穴、大肠俞穴、
临床表现1.症状及体征(1)急性发病,睾丸肿痛。在阴囊腹股沟管的睾丸明显肿大,并伴持续性疼痛。(2)阴囊或腹股沟皮肤红肿。(3)常有隐睾病史。2.辅助检查阴囊及腹股沟部肿块,压痛明显,不能触及正常睾丸
涉及胃痉挛、胃炎、胃脘痛、胃扭转、十二指肠溃疡的处方用穴共110多个,计835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2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穴、中脘穴、内关穴、胃俞穴、脾俞穴、天枢穴、上脘穴、太冲穴、三阴交穴、下
关于这个情况,睾丸扭转易发生在转换睡姿的时候,而且大多存在精索过长等发育上的异常.不过不必过于担性,睾丸扭转的发生机率是很低的.而且就算是发生了,及时的赶到医院去医治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
多普勒超声,无创、简便、易行。彩超能够很直接地观察到供应睾丸血管内血流。假如供应血管突然中断,就必须高度怀疑睾丸扭转!
急性附睾炎最容易与睾丸扭转相混淆,两者均属于阴囊内急症,临床表现类似,但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急性附睾炎主要表现为阴囊肿胀、疼痛,阴囊皮肤发红,有的出现尿频、尿急,体温升高等症状。睾丸扭转多见于青少年,
潘某,男,57岁,1975-12-22就诊。缘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4天求治。患者于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阵发性钝痛,以中下腹为甚,渐出现腹胀,进行性加重,无大便和矢气,伴恶心未呕吐
黄某,男,37岁。1968年脾切除,1974:年胃全切,胆囊、阑尾切除。1981年11月因上腹部疼痛、呕吐、不能饮食而住院,诊断为“术后粘连伴部分肠梗阻”。经禁食、输液、抗生素等治疗,痛未
冷某,男,61岁。初诊:1978年5月7日。上腹痛渐进加剧5天。5天前进餐后突发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渐进加剧,休息无缓解,不放射。并伴呕吐宿食数次,非咖啡样物,腹胀、大便闭结、肛门停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