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药治疗效果有限。
五味子虽然具有一定的止泻作用,但是单味药治疗效果有限,一般五味子多用于治疗肺虚久咳、气短等症[方剂汇www.fane8.com],若用五味子治疗拉肚子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与其他止泻药物同用。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大便溏薄,时作时止,病势缓者称为泄,大便直下,清稀如水,病势急者称为泻,但临床难以截然分开,现统称为泄泻。《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曰:“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流连,乃为洞泄。”
因时治宜是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原则。该病发于暑湿季节,此时人体阳热之气浮盛于外,阴寒之气沉郁于内,呈外盛内衰之势,如被其外盛之象所迷惑,屡进寒凉消暑之品,则易寒湿困脾,伤及脾阳,使脾不健运,清浊相混,“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故吐泻交作。
五味子又名五梅子。载《神农本草经》。系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薰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本例所用黄连、地榆皆解毒燥湿药,酒炒可略缓其苦寒之性;石榴皮性微温酸涩,解毒消炎抗菌作用十分显著,幼儿肠炎初起即可用之,特别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早用能迅速减少腹泻次数,清除炎症,应视其为肠道之解毒消炎药,而非单纯收敛涩肠药;车前子除湿、分利水谷;厚朴、木香利肠胃滞气而助消化,湿热散去,腹泻即可痊愈。
直肠癌手术后,大便溏泄,甚则如水样,每日十余次,历经多种中西药物治疗已一月余,均未见效,苔白腻,舌质暗,舌体胖,脉细,良由脾肾两亏,脾虚则运化失司,肾虚则关门不固,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混杂而下,并走大肠,治拟健脾温肾,固涩止泻为法。
不同地势对栽培五味子的影响较大自然条件下,五味子主要分布山地背阴的林缘及疏林地,自然生长,产量极低,人工栽培,经5年观察实践证明
莲子粉15克 粳米30克 红糖适量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适用于高血压及脾虚泄泻、肾虚不固、遗精、尿频及带下、心悸、虚烦失眠等。
桂心、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覆花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竹叶(各一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
白芍药三两,当归、陈皮、黄芪、桂心(肉桂)、人参、煨白术、炙甘草各一两,熟地黄、五味子、茯苓各七钱半,远志(炒,去心)半两。补气养血,养心安神。治积劳虚损,四肢沉滞,呼吸少气,行动喘喝,小腹拘急,腰背
山药 15-30克;莲子肉 5-10克;麦芽 5-10克;大米 30-50克;白糖 适量健脾祛湿,和胃止泻。适用于小儿胃肠功能紊乱,泄泻症。
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补中益气止泻。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山药200克,鲜扁豆、陈皮各50克,红枣(大枣)500克。健脾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大便溏薄或泄泻不止,面黄肌瘦,乏力倦怠等症。
人参 枳壳 五味子 桂心 山茱萸 甘菊花 茯神 枸杞子各22克 柏子仁 熟地黄各30克治胆虚常多畏恐,不能独卧,头目不利。
人参、黄芪、北五味子、紫菀各七分半(6克),桑白皮、熟地黄各一钱半(12克)补益肺气,降逆止咳。主治肺气不足,咳逆气短,寒从背起,声低口干,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大人小儿久泻,滑脱不止。干姜(微炒) 白芷 附子(生。各一钱)上为细末,用生白蜜丸如弹子大,按入内一二日,即止。
乌梅肉(半斤)粉草(三两)陈皮(二两)生姜(一两,捣烂)沙糖(六两)减半斤同熬,去渣,熬成稠,瓶装,每以一二匙调汤佳用。
咳谓有声,肺气伤而不清;嗽谓有痰,脾湿动而生痰。咳嗽者,因伤肺气而动脾湿也。病本虽分六气、五脏之殊,而其要皆主于肺。盖肺主气而声出也。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
味酸,温,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一名会及,一名玄及。生齐山山谷及代郡。八月采实,阴干。苁蓉为之使,恶萎蕤,胜乌头。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
味酸,温。主益气,(气敛则益。)咳逆上气,(肺主气,肺气敛则咳逆除,而气亦降也。)劳伤羸瘦,补不足,(气敛藏,则病不侵而身强盛矣。)强阴,(气敛则归阴。)益男子精。(肾主收藏,而精者肾之所藏者也,故收
主治壮水。镇阳益精。强阴。明目止渴敛气止咳。治泻痢瞳子散大。肺有实热者不可用。五味子丸。五味子益智仁(炒)肉苁蓉(酒浸焙)巴戟天人参骨碎补土茴香(炒)白术覆盆子白龙骨熟地牡蛎菟丝子各等分。研末蜜丸梧子
五味子,五味咸备,而酸独胜,主收逆,故肺寒气逆者需之。若久嗽则肺焦叶举、津液不生,虚劳则肺困气乏、烦渴不止,以此敛之润之,遂其脏性,使咳嗽自宁。凡黄昏嗽甚者,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敛而降
今华州之西至秦州皆有之。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火上,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肺虚寒人,可化为汤,时时服。作果,可以寄远。《本经》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
1.将苹果洗净,去皮,切成黄豆大小的碎丁,加入凉开水适量。2.放上笼蒸20-30分钟,待稍凉后,将蒸苹果压烂即可。
建议一味子泡水的主要功效是安神的作用,可以配合枸杞同时的使用。每天用五味子十克泡水使用就可以了没必要太多,建议再配合点枸杞子同时使用,因为失眠中医讲和肝肾心都有一定的关系。建议二五味子枸杞有一些养血安
1.准备一个一百五十克左右的苹果,再把准备好的苹果去皮去果核,然后洗净再切成小块放在碗中备用。2.在碗中加入少量的清水,然后把碗放入到蒸锅中蒸制,烧开以后再蒸制十五分钟,然后关火。3.五六分钟以后取出
一般正常情况下来说,五味子是没有特殊的食用时间禁忌的,任何时间段都可以进行食用,只是由于五味子中含有大量的酸性成分,早上空腹食用很容易加重人体肠胃负担,可能会对人体肠胃造成伤害。其次就是晚上喝五味子泡
一般每天吃10-15粒左右即可。五味指属于一种中药材,每天的用量在2-6克左右,生活中大部分人食用五味子主要是为了养生保健,因此没有必要食用过量,正常人每天食用大约10-15粒左右的五味子,用来泡水或
一般不会上火。上火从中医理论上来说,是由于内火旺盛引起的一系列热性症状,一般只有食用过多的热性食物导致体内津液流失较多,或者因为人体机能亢进而出现阳盛阴衰的情况时才会产生。而五味子虽然是一种温性的药材
原料猪脑500克,人参、五味子各6克,麦冬,构杞子各15克,姜、盐各适量。做法1、猪脑、人参、麦冬,五味子、枸杞子、姜分别洗净。1、将以上洗净的原料放入炖盅。2、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3、大火煮沸,再
1.准备新鲜、优质米100克,侵泡1小时。2.在锅中加入1500毫升水,加入米,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熬制,煮至水减半时关火。3.将上层的米汤舀出,放至微温即可。注意1.用于治疗腹泻的米,可因地制宜选择大米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